|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引言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模型构建 | 第13-20页 |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研究 | 第14-16页 |
| ·政策执行理论的研究 | 第16-18页 |
| ·理论模型的提出 | 第18-20页 |
| 3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界定——多案例研究 | 第20-28页 |
| ·多案例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20页 |
| ·典型案例 | 第20-23页 |
| ·英国BREEAM的政策执行案例 | 第20-21页 |
| ·美国LEED的政策执行案例 | 第21-22页 |
| ·日本CASBEE的政策执行案例 | 第22-23页 |
| ·新加坡Green Mark的政策执行案例 | 第23页 |
|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 ·体系自身完善程度维度 | 第23-24页 |
| ·执行机构执行力维度 | 第24-25页 |
| ·目标群体接受程度维度 | 第25-26页 |
| ·政策环境适宜性维度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4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互动关系分析 | 第28-41页 |
| ·体系自身完善程度对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 第29-32页 |
| ·对目标群体接受程度的作用 | 第29-31页 |
| ·对执行机构执行力的作用 | 第31-32页 |
| ·目标群体接受程度对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 第32-34页 |
| ·对体系自身完善程度的作用 | 第32-33页 |
| ·对执行机构执行力的作用 | 第33-34页 |
| ·执行机构执行力对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 第34-35页 |
| ·对目标群体接受程度的作用 | 第34-35页 |
| ·对体系自身完善程度的作用 | 第35页 |
| ·政策环境适宜性对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 | 第35-37页 |
| ·对体系自身完善程度的作用 | 第35-36页 |
| ·对执行机构执行力的作用 | 第36页 |
| ·对目标群体接受程度的作用 | 第36-37页 |
| ·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 | 第37-41页 |
| ·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 第37-38页 |
| ·两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执行的特点 | 第38-41页 |
| 5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 | 第41-48页 |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现状 | 第41-42页 |
|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对于我国的经验借鉴 | 第42-43页 |
| ·对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建议 | 第43-48页 |
| ·开发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 第43-44页 |
| ·以政府主导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 | 第44-45页 |
|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政策体系 | 第45-46页 |
| ·开展推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政策执行的宣传教育活动 | 第46-48页 |
| 结论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