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第二章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与“隐忧” | 第12-18页 |
一、 民族声乐的解析 | 第12-14页 |
(一) 民族声乐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现状 | 第13-14页 |
二、 20 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繁荣 | 第14-16页 |
(一)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蓬勃发展 | 第14-15页 |
(二)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 | 第15-16页 |
三、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繁荣发展背后的“隐忧” | 第16-18页 |
(一) “隐忧’的形成 | 第17页 |
(二) 戏韵——为当今民族声乐“排忧解难”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民族声乐与戏曲的对比 | 第18-31页 |
一、 戏曲简况 | 第18-19页 |
二、 戏曲艺术与当今民族声乐关系 | 第19-23页 |
(一) 相通性 | 第19-21页 |
(二) 相异性 | 第21-22页 |
(三) 丰富多彩的戏曲唱腔艺术成就出了优秀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 | 第22-23页 |
三、 20 世纪以来的民族声乐艺术对戏曲诸因素的继承与借鉴 | 第23-31页 |
(一) 对戏曲唱腔和润腔的借鉴 | 第23-25页 |
(二) 对戏曲表现作品内容在表现技法上的借鉴 | 第25-27页 |
(三) 对戏曲唱腔技法上的借鉴 | 第27-29页 |
(四) 对戏曲表演艺术的借鉴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对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艺术未来发展的几点启示 | 第31-33页 |
一、 学习戏曲艺术,实现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完美融合 | 第31页 |
二、 传承戏曲文化,还原 20 世纪以来民族声乐之“民族风韵” | 第31-32页 |
三、 借鉴戏曲特色,促进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个人简介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