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6页 |
| ABSTRACT | 第16-1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9-20页 |
| 前言 | 第20-29页 |
| 第一部分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29-54页 |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30-51页 |
| 1. 联苯双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0-35页 |
| ·标准溶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0-31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32-33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33页 |
| ·回收率试验 | 第33-35页 |
| ·纳米脂质载体中联苯双酯的含量测定 | 第35页 |
| 2.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 ·回收率试验 | 第35-37页 |
| ·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 | 第37页 |
| 3.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工艺考察 | 第37-51页 |
| ·单因素考察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的处方与工艺 | 第37-46页 |
| ·表面活性剂种类和用量的选择 | 第37-39页 |
|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择 | 第37-38页 |
| ·表面活性剂用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 ·有机溶剂的选择 | 第39页 |
| ·脂质材料的选择 | 第39-40页 |
| ·两种固态脂质比例的选择 | 第40-41页 |
| ·药物/脂质比例的选择 | 第41页 |
| ·液态脂质占总脂质比例的选择 | 第41-42页 |
| ·助表面活性剂卵磷脂用量的选择 | 第42页 |
| ·相体积比的选择 | 第42-43页 |
| ·乳化温度的选择 | 第43页 |
| ·乳化时间的选择 | 第43-44页 |
| ·固化时间的选择 | 第44页 |
| ·搅拌速度的选择 | 第44-45页 |
| ·纳米乳液/冷却水比例的选择 | 第45-46页 |
| ·均匀设计优化DDB—NLC处方与工艺 | 第46-48页 |
| ·实验因素和水平的确定及实验表的排列 | 第46-47页 |
| ·结果处理与评价 | 第47页 |
| ·优化工艺 | 第47-48页 |
| ·DDB-NLC胶体溶液优化处方的验证及质量评价 | 第48-51页 |
| ·包封率和载药量 | 第48页 |
| ·DDB-NLC的表面形态观察 | 第48-49页 |
| ·DDB-NLC的粒径分布 | 第49-50页 |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50页 |
| ·pH值测定 | 第50-51页 |
| ·DDB-NLC胶体溶液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51页 |
| 三、讨论 | 第51-54页 |
| 第二部分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冻干粉针剂的研究 | 第54-71页 |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5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54-67页 |
| 1. 冻干工艺的确定 | 第54-56页 |
| ·冻干保护剂的评价方法 | 第55页 |
| ·冻干保护剂种类的选择 | 第55-56页 |
| ·冻干保护剂用量的选择 | 第56页 |
| ·冻干工艺 | 第56页 |
| 2. DDB-NLC冻干针剂的质量评价 | 第56-61页 |
| ·外观及再分散性 | 第56页 |
| ·表面形态观察 | 第56-57页 |
| ·DDB-NLC冻干粉针剂的粒径分布 | 第57-59页 |
| ·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 | 第59页 |
|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59页 |
| ·DSC分析 | 第59-60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0-61页 |
| 3 DDB-NLC冻干品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 第61-66页 |
| ·色谱条件 | 第61-62页 |
| ·标准曲线 | 第62页 |
| ·精密度 | 第62-63页 |
| ·回收率 | 第63-64页 |
| ·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 第64-66页 |
| 4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冻干针剂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66-67页 |
| 三、讨论 | 第67-71页 |
| 第三部分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71-92页 |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71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 2. 实验动物 | 第71页 |
| 3.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71-89页 |
| 1. 生物样本中联苯双酯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71-76页 |
| ·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71-72页 |
| ·色谱条件 | 第72页 |
| ·方法专属性考察 | 第72-74页 |
| ·DDB标准储备液的配制 | 第74页 |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74-75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75页 |
| ·回收率实验 | 第75-76页 |
| 2. 动物实验 | 第76-87页 |
| ·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76-77页 |
| ·取样方法及取样点的设计 | 第77页 |
| ·体内分布研究 | 第77-87页 |
| ·组织分布测定结果 | 第77-81页 |
| ·体内分布特点 | 第81-85页 |
| ·靶向性评价 | 第85-87页 |
| 3. 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87-89页 |
| 三. 讨论 | 第89-92页 |
| 第四部分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体外药效学研究 | 第92-97页 |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92页 |
| 1. 细胞株和药物 | 第92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92页 |
| 3. 实验仪器 | 第92页 |
|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92-95页 |
| 1. HL7702细胞的培养和冻存 | 第92-93页 |
| 2. CCl_4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制备 | 第93页 |
| 3. MTT比色法检测联苯双酯原料药和纳米脂质载体对CCl_4损伤HL7702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93页 |
| 4. MTT法测定不同浓度CCl_4对HL7702细胞的损伤结果 | 第93-94页 |
| 5. 联苯双酯纳米脂质载体对四氯化碳损伤人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94-95页 |
| 三、讨论 | 第95-97页 |
| 全文结论 | 第97-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6-10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祝表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