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现有研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6页 |
·哲学分析法 | 第16-17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大学生法制教育基本理论 | 第18-23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8-20页 |
·法制的内涵 | 第18-19页 |
·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9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9-20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与功能 | 第20-22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 | 第20-21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功能 | 第21-22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 第22-23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 | 第22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 | 第22-23页 |
第3章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 第23-35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的调查说明 | 第23-29页 |
·调查对象及内容 | 第23页 |
·调查方法及过程 | 第23页 |
·调查问卷说明 | 第23-24页 |
·统计结果及结论 | 第24-29页 |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利因素 | 第29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制约因素 | 第29-30页 |
·高校法制教育乏力 | 第29-30页 |
·家庭法制教育失当 | 第30页 |
·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 第30页 |
·学生自身意志薄弱 | 第30页 |
·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高校方面 | 第30-32页 |
·家庭方面 | 第32-33页 |
·社会方面 | 第33-34页 |
·学生方面 | 第34-35页 |
第4章 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第35-42页 |
·立足高校法制教育 | 第35-39页 |
·调整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方法 | 第35-36页 |
·改善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 | 第36-37页 |
·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实践环节 | 第37-38页 |
·开辟第二课堂,完善考核体系 | 第38-39页 |
·改善家庭法制教育 | 第39-40页 |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 第39页 |
·坚持亲身示范,营造温馨气氛 | 第39页 |
·改善教育方式,促进感情沟通 | 第39-40页 |
·净化社会法制环境 | 第40-41页 |
·完善法律文本,规范执法司法 | 第40页 |
·引导舆论方向,明确道德取舍 | 第40页 |
·规范网络行为,优化网络环境 | 第40-41页 |
·引导大学生自我法制教育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