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智能配电网保护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方法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 | 第18-38页 |
| ·光伏阵列分析 | 第18-21页 |
|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 第19-20页 |
|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20-21页 |
|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 第21-24页 |
| ·最大功率点运行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MPPT 控制的常用方法 | 第22-24页 |
| ·基于动态阻抗适配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 第24-29页 |
|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与 MPPT 控制的等价性 | 第25-26页 |
| ·基于最大功率传输理论的 MPPT 控制方法 | 第26-27页 |
| ·光伏电源动态内阻抗的测量 | 第27-28页 |
| ·动态阻抗适配控制方法 | 第28-29页 |
|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恒功率控制策略 | 第29-33页 |
| ·建模仿真与分析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 第38-52页 |
| ·配电网继电保护 | 第38-39页 |
| ·同步发电机式 DG 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39-43页 |
| ·DG 接在母线 C 上 | 第39-41页 |
| ·DG 接在线路 BC 上 | 第41-42页 |
| ·DG 接入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 第42-43页 |
| ·IIDG 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分析 | 第43-50页 |
| ·单相接地故障 | 第45-47页 |
| ·相间短路故障 | 第47-48页 |
| ·两相接地短路故障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基于 GOOSE 的自适应级联方向闭锁继电保护方法 | 第52-80页 |
| ·GADIS 基本原理 | 第52-55页 |
| ·方向闭锁规则 | 第52-54页 |
| ·初始闭锁方向整定规则 | 第54-55页 |
| ·GADIS 保护逻辑 | 第55-56页 |
| ·GADIS 方案中的起动元件和方向元件 | 第56-73页 |
| ·起动元件和方向元件的主要挑战 | 第56-57页 |
| ·提高保护灵敏度的方案 | 第57-59页 |
| ·自适应电流保护原理 | 第59-62页 |
| ·基于时域模型的起动元件和方向元件 | 第62-64页 |
| ·仿真验证 | 第64-73页 |
| ·GADIS 保护的 RTDS 仿真分析 | 第73-78页 |
| ·仿真模型设计原则 | 第73-74页 |
| ·孤岛运行方式 | 第74-76页 |
| ·并网运行方式 | 第76-77页 |
| ·异常情况 | 第77-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五章 基于 CPES 的 GADIS 保护方案 | 第80-91页 |
| ·信息物理能源系统 | 第80-81页 |
| ·智能配电网 CPES 的通用模型 | 第81-85页 |
| ·CPES 系统通用模型 | 第81-84页 |
| ·断路器 IC 通用模型 | 第84-85页 |
| ·基于 CPES 的智能配电网保护系统 | 第85-89页 |
| ·断路器 IC 的详细模型 | 第85-87页 |
| ·CPES 系统配置过程 | 第87-89页 |
| ·RTDS 仿真实现 | 第89-90页 |
| ·断路器 IC 仿真模型 | 第89-90页 |
| ·智能配电网 CPES 系统仿真模型 | 第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91-92页 |
| ·课题展望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附录 1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0-101页 |
| 附件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