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 ·稠油概述 | 第15-21页 |
| ·稠油的定义及分类 | 第15-16页 |
| ·稠油化学组成及对其流动性的影响 | 第16-21页 |
| ·胶质对原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17-18页 |
| ·沥青质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18-20页 |
| ·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稠油降粘的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 ·物理降粘法 | 第22-24页 |
| ·加热法 | 第22-23页 |
| ·稠油掺稀油方法 | 第23页 |
| ·稠油水热裂解降粘技术 | 第23-24页 |
| ·化学降粘方法 | 第24-28页 |
| ·表面活性剂降粘 | 第25页 |
| ·稠油催化降粘 | 第25页 |
| ·稠油加碱降粘 | 第25-26页 |
| ·加油溶性降粘剂降粘 | 第26-27页 |
| ·降粘技术复合降粘法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研究任务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稠油降粘剂化学分子结构设计 | 第30-45页 |
| ·稠油成分与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 第30-35页 |
| ·胜利油田恳西样品稠油成分与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 第30-32页 |
| ·大庆油田样品稠油成分与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 第32-35页 |
| ·大庆油田样品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 第32-33页 |
| ·胶质组分及其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沥青质组份及其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胶质沥青质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对稠油粘度的影响 | 第35页 |
| ·稠油结构模拟与分析 | 第35-43页 |
| ·原油、不含胶质与沥青质轻质原油和单纯胶质与沥青质的结构模拟 | 第35-39页 |
| ·稠油降粘剂的结构模拟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单体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共聚物的制备与工艺 | 第45-59页 |
| ·单体酯的制备与工艺 | 第45-51页 |
| ·酯化反应的原理 | 第45-46页 |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 ·实验药品 | 第46-47页 |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合成与产物分离方法 | 第47-49页 |
|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的结构表征 | 第48-49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合成与产物分离方法 | 第49-51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的结构表征 | 第49-51页 |
|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共聚物的制备与工艺 | 第51-55页 |
| ·聚合反应原理 | 第51页 |
|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稠油降粘共聚物的合成 | 第52-53页 |
|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稠油降粘共聚物结构表征 | 第53-55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共聚物的制备与工艺 | 第55-58页 |
| ·实验仪器和药品 | 第55-56页 |
| ·共聚合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56页 |
| ·共聚反应原理及步骤 | 第56-57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稠油降粘共聚物结构表征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影响降粘效果的因素分析与降粘性能评价 | 第59-69页 |
| ·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基三元稠油降粘共聚物影响降粘效果的因素分析与降粘性能评价 | 第59-62页 |
| ·不同单体配比聚合产物对降粘性能的影响 | 第59-61页 |
| ·降粘剂浓度对降粘效果的影响与降粘效果的评价 #5I | 第61-62页 |
|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基三元稠油降粘共聚物影响降粘效果的因素分析与降粘性能评价 | 第62-67页 |
| ·聚合反应单体配比对降粘剂收率及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加入的引发剂量对共聚物产率及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收率及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 ·聚合反应时间共聚物产率及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共聚物的添加浓度对稠油降粘率的影响 | 第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 第77-78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