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场地雨水排除与景观设计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雨水与环境保护第11页
     ·雨水与景观建筑设计第11-12页
     ·研究场地雨水排除与景观设计的目的第12页
   ·研究内容和范围第12-13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13-16页
     ·场地竖向设计中的雨水排除内容第13页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的雨水排除内容第13-14页
     ·暴雨管理和雨水利用研究第14-15页
     ·水土保持工程学中的雨水排除内容第15-16页
     ·景观设计学中涉及雨水排除的内容第16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二章 场地雨水排除的目标和过程第18-30页
   ·水的性质及运动规律第18-20页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8-19页
     ·水的运动规律第19页
     ·景观场地排除雨水的动力第19-20页
   ·自然界中的水文循环第20页
   ·水文循环与建成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0-22页
     ·水文循环对建成环境的影响第20-22页
     ·建成环境对水文循环的影响第22页
   ·场地雨水排除的目标第22-28页
     ·雨水排除的功能性目标第22-24页
     ·雨水排除的生态性目标第24-26页
     ·雨水排除的其他目标第26-28页
   ·场地雨水排除过程概述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汇水第30-85页
   ·地表径流汇水概述第30-41页
     ·集水区与场地功能分区第31-32页
     ·场地汇水基本模式第32-36页
     ·地面状况、高差变化和坡度对场地汇水的影响第36-41页
   ·透水地面第41-51页
     ·透水地面概述第41-43页
     ·透水地面的优势和劣势第43-44页
     ·不同材料的透水地面第44-48页
     ·透水地面的适用条件和维护要点第48-51页
   ·坡地汇水第51-72页
     ·坡面防治与地形变化工程第52-66页
     ·驳岸工程第66-69页
     ·硬质铺地构成的坡地第69-72页
   ·大面积硬化平坦场地汇水第72-84页
     ·规范规定的地面坡度、雨水口汇水面积和间距第72-74页
     ·场地分水线位置的确定第74-75页
     ·在场地中间设置雨水排水设施第75-82页
     ·增大场地排水坡度第82-83页
     ·小结与讨论第83-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四章 存储、运输水的容器及出水口第85-118页
   ·为何是“水的容器”第85页
   ·沟渠第85-88页
   ·调蓄设施第88-98页
     ·雨水调蓄池第89-97页
     ·小结:雨水多功能调蓄——包括兼有景观功能的雨水调蓄第97-98页
   ·渗透设施第98-113页
     ·可渗水洼地第99页
     ·渗透井第99-103页
     ·渗透沟与渗透管第103-109页
     ·渗透池与渗透床第109-112页
     ·渗透——排放一体化排水系统第112-113页
     ·小结第113页
   ·出水口第113-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总结与讨论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附件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控规整合的开发强度控制方法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下一篇:广州老城区环境整治研究--以荔湾区荔枝湾环境整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