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全球气候变化 | 第9-13页 |
·气候变化的全球应对行动 | 第13-17页 |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措施与意义 | 第17-20页 |
·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应对措施 | 第17-18页 |
·温室气体减排意义 | 第18-20页 |
·论文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第20-24页 |
·主要工作与研究框架 | 第20-23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碳排放强度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 第24-38页 |
·碳排放历史的国际对比 | 第24-28页 |
·化石燃料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国际对比 | 第24-27页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引起的碳排放总量的国际对比 | 第27-28页 |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 | 第28-33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提出 | 第29-30页 |
·ECK理论的辩证发展研究 | 第30-31页 |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实证研究 | 第31-33页 |
·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全球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 第33-35页 |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中国碳排放强度预测与减排困境分析 | 第38-66页 |
·碳排放预测的作用与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碳排放预测的作用 | 第38页 |
·碳排放预测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碳排放预测方法比较研究 | 第39-43页 |
·情景分析预测方法 | 第39-40页 |
·STIRPAT 模型方法 | 第40-41页 |
·线性回归预测方法 | 第41-42页 |
·灰预测方法 | 第42页 |
·预测方法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离散二阶差分方法 | 第43-47页 |
·映射生成运算 | 第43页 |
·一次累加生成运算(1-AGO Operation) | 第43-44页 |
·利用单变数二阶差分方程式DEE(2,1)建模 | 第44-45页 |
·解单变量二阶差分方程 | 第45-46页 |
·逆累加生成运算(IAGO) | 第46-47页 |
·逆映射生成运算(IMGO) | 第47页 |
·离散二阶差分方程的优点 | 第47页 |
·碳排放强度预测及分析 | 第47-53页 |
·碳排放数值预测 | 第47-49页 |
·碳排放预测值分析 | 第49页 |
·GDP数值预测 | 第49-51页 |
·GDP预测数值分析 | 第51页 |
·碳排放强度分析 | 第51-53页 |
·中国降低碳排放阻碍因素研究 | 第53-64页 |
·降低碳排放阻碍因素分析 | 第53-60页 |
·阻碍因素关系分析 | 第60-61页 |
·阻碍因素聚类分析 | 第61-62页 |
·聚类关键因素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与预测值规律性检验 | 第66-89页 |
·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因素分解研究 | 第66-72页 |
·因素分解方法介绍 | 第66-68页 |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解 | 第68-69页 |
·Kaya恒等式因素分解 | 第69-70页 |
·影响因素定义与所需数据 | 第70-72页 |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72-74页 |
·向量自回归模型定义 | 第72页 |
·向量自回归模型表达式推导 | 第72-74页 |
·影响因素平稳性检验 | 第74-76页 |
·时间序列ADF平稳性检验 | 第74-75页 |
·时间序列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75-76页 |
·VAR模型构建 | 第76-80页 |
·VAR模型AR根检验 | 第76-77页 |
·VAR模型表达 | 第77-80页 |
·二阶差分预测变化规律检验 | 第80-87页 |
·检验变量定义与所需数据 | 第80-82页 |
·数据检验 | 第82-84页 |
·整合数据VAR模型表达 | 第84-86页 |
·VAR模型方程比较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动态效应分析 | 第89-111页 |
·SVAR模型介绍 | 第89-93页 |
·两变量的SVAR模型 | 第89-91页 |
·多变量的SVAR模型 | 第91-93页 |
·SVAR模型构建与识别 | 第93-95页 |
·研究变量整体协整检验 | 第93页 |
·SVAR模型识别 | 第93-95页 |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95-102页 |
·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介绍 | 第95-98页 |
·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 | 第98-99页 |
·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 | 第99-102页 |
·方差分解 | 第102-106页 |
·方差分解的数学表达 | 第102-104页 |
·方差分解结果分析 | 第104-106页 |
·降低碳排放强度对策分析 | 第106-110页 |
·调整产业结构 | 第106-107页 |
·降低能源强度 | 第107页 |
·优化能源结构 | 第107-108页 |
·发展循环经济 | 第108页 |
·加强法制建设 | 第108-109页 |
·培养低碳人才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4页 |
·主要结论 | 第111-112页 |
·研究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