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下的失效检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清单 | 第9-11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概念 | 第13-17页 |
·避错与容错 | 第13页 |
·容灾 | 第13-15页 |
·失效模型 | 第15-16页 |
·失效检测器与失效检测系统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失效检测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失效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Push 方法 | 第19页 |
·Pull 方法 | 第19-20页 |
·失效检测性能指标 | 第20-22页 |
·完整性与有效性 | 第20-21页 |
·定量的 QoS 指标体系 | 第21-22页 |
·失效检测系统模型 | 第22-24页 |
·全连接模型 | 第22-23页 |
·环状模型 | 第23页 |
·树状/层次模型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混合结构的失效检测模型 | 第25-39页 |
·混合式失效检测模型的提出 | 第25-28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5-27页 |
·基于分组的失效检测模型 | 第27-28页 |
·组内检测算法 | 第28-33页 |
·失效发现机制 | 第28页 |
·失效传播机制 | 第28-29页 |
·快速重构机制 | 第29-31页 |
·算法设计 | 第31-32页 |
·算法验证 | 第32-33页 |
·组间检测算法 | 第33-38页 |
·失效发现机制 | 第33-34页 |
·失效传播机制 | 第34-35页 |
·视图重构机制 | 第35-37页 |
·算法设计 | 第37-38页 |
·算法验证 | 第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失效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9-57页 |
·设计与实现环境描述 | 第39-41页 |
·应用系统环境 | 第39页 |
·开发与运行环境 | 第39-41页 |
·失效检测系统设计 | 第41-48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1-42页 |
·系统接口设计 | 第42-43页 |
·业务流程设计 | 第43-48页 |
·失效检测系统实现 | 第48-51页 |
·软件任务视图 | 第48-49页 |
·软件类视图 | 第49-51页 |
·失效检测系统的应用验证 | 第51-56页 |
·应用环境描述 | 第51-52页 |
·失效检测系统的角色和地位 | 第52-54页 |
·失效检测系统的验证过程与结果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57-58页 |
·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