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巷道临时支护设备 | 第10-14页 |
| ·巷道临时支护设备的现状 | 第10-11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效果预计分析 | 第12页 |
| ·经济效益预计分析 | 第12页 |
| ·小结 | 第12-14页 |
| 2 巷道临时支护设备的虚拟样机设计 | 第14-22页 |
| ·工作原理 | 第14页 |
| ·巷道临时支护设备的功能设定及设计特点 | 第14-16页 |
| ·巷道掘进支护设计特点[2] | 第14-15页 |
| ·巷道支护回收支护设计特点[3] | 第15-16页 |
| ·巷道支架的承载原理 | 第16-17页 |
|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 第17-21页 |
| ·顶梁的结构设计 | 第17-18页 |
| ·底座的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 ·护帮的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3 基于Visual Basic的Pro/E的二次开发巷道临时支护设备建模应用研究 | 第22-35页 |
| ·前言 | 第22页 |
| ·Pro/E的五种二次开发方法及其特点[12] | 第22-23页 |
| ·基于VBA的Pore/E二次开发软件准备 | 第23-26页 |
| ·使用Pro/E建立参数化模型方便程序编译 | 第26-29页 |
| ·编写程序代码 | 第29-34页 |
| ·启动代码编写 | 第29-31页 |
| ·更新模型代码编写 | 第31-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4 顶梁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49页 |
| ·Workbench简介 | 第35-36页 |
| ·Workbench的设计思想 | 第35-36页 |
| ·基于Workbench的仿真环境有三点与传统仿真环境有所不同 | 第36页 |
| ·线性静力学分析基础 | 第36-37页 |
| ·支护原理 | 第37页 |
| ·拱形顶梁支护受力分析 | 第37-39页 |
| ·三维模型建立及力学模型简化 | 第39-40页 |
| ·材料与属性 | 第40-41页 |
| ·网格划分 | 第41页 |
| ·边界条件与载荷 | 第41-43页 |
| ·分析步骤 | 第43-45页 |
| ·分析结果 | 第45-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5 项梁的预应力模态分析 | 第49-54页 |
| ·前言 | 第49-50页 |
| ·有限元模态分析与模态测试 | 第50-51页 |
| ·预应力模态分析 | 第51-53页 |
| ·结果分析 | 第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6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优化设计 | 第54-57页 |
| ·ANSYS Workbench介绍 | 第54页 |
| ·优化设计过程 | 第54-56页 |
| ·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7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第61-62页 |
| 作者简历 | 第62-64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