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 ·凝血机制 | 第14页 |
| ·血栓形成 | 第14-15页 |
| ·香豆素抗凝血剂类 | 第15-16页 |
| ·非肠道用药抗凝血剂 | 第16页 |
| ·水蛭素及其类似物 | 第16-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 2.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第23-2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 ·主要软件 | 第24页 |
| ·结构设计依据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 ·结果 | 第24-27页 |
| ·讨论 | 第27-29页 |
| 3. 重组质粒 rRH 基因的设计及表达载体构建 | 第29-41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9-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1-34页 |
| ·质粒构建具体步骤 | 第34-37页 |
| ·鉴定 | 第3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 ·结果 | 第37-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4. 重组蛋白 rRH 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与鉴定 | 第41-55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1-46页 |
| ·主要材料 | 第41页 |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2-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51页 |
| ·重组质粒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 | 第46-49页 |
| ·SDS-PAGE 检测表达 | 第49-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 ·结果 | 第51-53页 |
| ·讨论 | 第53-55页 |
| 5. 重组蛋白 rRH 纯化及结构确认 | 第55-6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 ·SP Sepharose Fast Flow 层析试验 | 第56页 |
| ·Phenyl Sepharose 6 Fast Flow 层析试验 | 第56-57页 |
| ·反相 C18 层析试验 | 第57-58页 |
| ·冻干 | 第58页 |
| ·鉴定 | 第58-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3页 |
| ·结果 | 第59-62页 |
| ·讨论 | 第62-63页 |
| 6. rRH 抗凝血酶活性及可逆转性研究 | 第63-71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63-64页 |
| ·主要试剂 | 第63页 |
|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63-64页 |
|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 ·rRH 抗凝血酶活性测定 | 第64页 |
| ·rRH 与凝血酶结合动力学 | 第64-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9页 |
| ·rRH 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65-66页 |
| ·rRH 与凝血酶结合动力学结果 | 第66-69页 |
| ·讨论 | 第69-71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1页 |
| ·创新性 | 第71-72页 |
| ·展望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附录 | 第77-79页 |
| 附图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