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低聚分子的表/界面活性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表面活性剂的概述 | 第8-9页 |
·树枝状分子的发展状况 | 第9-12页 |
·树状分子的结构 | 第12-13页 |
·树状分子的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树状分子的特性 | 第14-16页 |
·粘度 | 第14-15页 |
·溶解性 | 第15页 |
·玻璃化温度 | 第15-16页 |
·结晶性 | 第16页 |
·树枝状分子的应用进展 | 第16-20页 |
·分子识别 | 第17页 |
·分子自组装 | 第17-18页 |
·分子界面膜 | 第18-19页 |
·光电活性 | 第19页 |
·催化活性 | 第19-20页 |
·生物医药 | 第20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树枝状低聚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 第22-34页 |
·树枝状低聚分子的合成 | 第22-26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3页 |
·聚酰胺-胺的合成成步骤 | 第23-25页 |
·酰胺化改性聚酰胺-胺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25页 |
·酯交换改性聚酰胺-胺的合成 | 第25-26页 |
·监控各代聚酰胺-胺反应的方法 | 第26-28页 |
·半代聚酰胺-胺反应过程的监控 | 第26-27页 |
·整代聚酰胺-胺反应过程的监控 | 第27-28页 |
·聚酰胺-胺类化合物的红外波谱表征 | 第28页 |
·树枝状低聚分子的物化性质测试 | 第28页 |
·基本物态特征 | 第28页 |
·溶解性 | 第28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半代产品双键含量及转化率 | 第28-30页 |
·胺值的测定结果 | 第30页 |
·产品的红外谱图解析 | 第30-32页 |
·产品的基本物化性质测试结果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表/界面活性研究 | 第34-43页 |
·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34-35页 |
·实验原理 | 第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35页 |
·实验原理 | 第35页 |
·试验步骤 | 第3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表面张力的测试结果 | 第35-38页 |
·界面张力的测试结果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树枝状低聚分子的应用性能研究 | 第43-62页 |
·乳化性能评价 | 第43-44页 |
·聚合物的乳化机理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缓释性能评价 | 第44-46页 |
·缓释机理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阻碳酸钙垢性能评价 | 第46-49页 |
·阻垢机理 | 第46-48页 |
·评价方法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破乳性能评价 | 第49-50页 |
·破乳机理 | 第49-50页 |
·实验部分 | 第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乳化性能探索 | 第50-52页 |
·缓蚀性能探索 | 第52-58页 |
·阻碳酸钙垢的性能探索 | 第58-59页 |
·破乳性能探索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详细摘要 | 第7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