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2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方案 | 第21-24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 ·自然条件 | 第21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1-22页 |
| ·试验方案 | 第22-24页 |
| ·土壤样点采集 | 第22-23页 |
| ·区域资料的收集 | 第23页 |
| ·区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空间变异分析 | 第23页 |
| ·区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4页 |
| 3 区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的空间变异 | 第24-33页 |
| ·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 | 第24-27页 |
| ·常规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 ·空间变异分析 | 第25-27页 |
| ·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区统计 | 第27页 |
| ·区域土壤全氮密度的空间变异 | 第27-31页 |
| ·常规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 ·空间变异分析 | 第28-30页 |
| ·土壤全氮密度分区统计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4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60页 |
| ·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44页 |
| ·成土母质 | 第33-34页 |
| ·地貌 | 第34页 |
| ·坡度 | 第34-35页 |
| ·河流 | 第35-37页 |
| ·土地利用 | 第37页 |
| ·城市 | 第37-38页 |
| ·乡镇 | 第38-40页 |
| ·道路 | 第40-44页 |
| ·土壤全氮密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6页 |
| ·成土母质 | 第45页 |
| ·地貌 | 第45-46页 |
| ·坡度 | 第46-47页 |
| ·河流 | 第47-48页 |
| ·土地利用 | 第48-49页 |
| ·城市 | 第49-50页 |
| ·乡镇 | 第50-52页 |
| ·道路 | 第52-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5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密度影响因素的筛选 | 第60-74页 |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60-66页 |
| ·土壤有机碳密度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60-63页 |
| ·土壤全氮密度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63-66页 |
| ·影响因素鉴定方程的建立 | 第66-73页 |
| ·土壤有机碳密度主成分分析 | 第66-69页 |
| ·土壤全氮密度主成分分析 | 第69-73页 |
| ·讨论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74-77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