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研究成果评价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4-27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 ·存在的不足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概述 | 第27-54页 |
| ·跨国并购 | 第27-41页 |
| ·跨国并购的概念界定及理论渊源 | 第27-33页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选择 | 第33-37页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概况及特点 | 第37-41页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法律风险 | 第41-54页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的界定及特征 | 第41-42页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42-51页 |
|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51-54页 |
| 第三章 中国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立法之不足 | 第54-72页 |
| ·中国跨国并购的立法现状 | 第54-56页 |
| ·国内有关跨国并购立法现状 | 第54-55页 |
| ·加入的区域或双多边有关跨国并购法律现状 | 第55-56页 |
| ·中国跨国并购立法管理机制不足 | 第56-63页 |
| ·跨国并购项目的外汇管制过严 | 第56-58页 |
| ·跨国并购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 第58-61页 |
| ·跨国并购融资渠道单一 | 第61-63页 |
| ·现有的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对跨国投资保护不力 | 第63-65页 |
| ·中国跨国并购立法服务机制不完善 | 第65-68页 |
| ·中介机构参与跨国并购投资积极性不高 | 第65-67页 |
| ·政府在情报搜集方面为境外并购企业提供服务机制不健全 | 第67-68页 |
| ·中国跨国投资保险机制不完善 | 第68-72页 |
| 第四章 完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若干建议 | 第72-93页 |
| ·外国企业跨国并购防范法律风险的成功举措 | 第72-77页 |
| ·提供经济法律等信息搜集服务 | 第72-74页 |
| ·建立和完善成熟的投资担保制度 | 第74-75页 |
| ·实施优惠的税收举措 | 第75-76页 |
| ·灵活运用各种争端救济方法 | 第76-77页 |
| ·国家宏观层面的企业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 第77-87页 |
| ·构建统一的对外投资并购法律制度 | 第78-80页 |
| ·改革和健全跨国并购的管理机制 | 第80-81页 |
| ·尽快建立和完善跨国并购保险制度 | 第81-82页 |
| ·完善外汇和金融管理制度 | 第82-84页 |
| ·制定和完善财务税收管理法律法规 | 第84-85页 |
| ·完善中国跨国并购的服务机制 | 第85-86页 |
| ·尽快修订完善现有的双多边投资保护协定 | 第86-87页 |
| ·企业微观层面的跨国并购法律风险防范建议 | 第87-93页 |
| ·并购前应重视尽职调查 | 第87-89页 |
|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 第89-90页 |
| ·有效利用现有救济机制化解法律风险 | 第90-93页 |
| 结论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10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101-102页 |
| 后记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