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 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2. 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 | 第13页 |
3.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四) 研究方式 | 第14-17页 |
1. 运用查阅资料文献法 | 第14-15页 |
2. 运用研究分析、分类归纳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3. 运用问卷调研法 | 第15-16页 |
4. 运用数理分析法 | 第16页 |
5. 运用逻辑分析法 | 第16-17页 |
一、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 第17-26页 |
(一)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7-19页 |
1. 法制的涵义 | 第17-18页 |
2. 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8页 |
3.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特点 | 第19-23页 |
1.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 | 第19-21页 |
2.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普通高校法制教育的区别 | 第21页 |
3.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普通民众法制教育的区别 | 第21-22页 |
4.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国外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区别 | 第22-23页 |
(三)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意义 | 第23-26页 |
1.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求 | 第23页 |
2.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 第23-24页 |
3.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巩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条件 | 第24页 |
4. 加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 第24-26页 |
二、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原因 | 第26-44页 |
(一) 唐山市高职院校法制教育问题调查 | 第26-31页 |
1. 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知程度 | 第26-27页 |
2. 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的设置满意度 | 第27-28页 |
3. 学生对法制内容的了解程度分析 | 第28-30页 |
4. 法制教育的教学手段与内容和学生的预期对比 | 第30-31页 |
(二)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1.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 第31-32页 |
2.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与先进的社会要求不相适应 | 第32-34页 |
3.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认知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4. 没有树立对法律良性的崇尚意识 | 第35-37页 |
(三)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1. 高职学生源点教育出现偏离原因分析 | 第37-38页 |
2. 高职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教育沟通缺失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3. 高职学生所处大环境导致法制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三、 完善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对策分析 | 第44-52页 |
(一) 加强法制教育体系建设 | 第44-45页 |
1. 校园内需制定完备的监督制度 | 第44页 |
2. 构建合理的教材体系 | 第44-45页 |
3. 强化法制教育管理 | 第45页 |
(二) 优化师资力量,改善课堂教学 | 第45-47页 |
1. 保障法制教育课时量 | 第45-46页 |
2. 创新法制教育教学方式 | 第46页 |
3. 优化师资力量 | 第46-47页 |
4. 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 第47页 |
(三) 调整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理念 | 第47-48页 |
1. 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应等同 | 第47-48页 |
2. 法制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 | 第48页 |
3. 教学注重以学生为本 | 第48页 |
(四) 正确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法律信仰 | 第48-49页 |
1. 加强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 | 第48-49页 |
2. 大力培育学生的守法精神 | 第49页 |
3. 提高学生对法律价值的体验程度 | 第49页 |
(五) 关注法制教育联动体系,加大宣传力度 | 第49-52页 |
1. 要辅助构建法制教育大环境 | 第49-50页 |
2. 要加大对法制教育的宣传力度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附件 | 第57-65页 |
附件一 | 第57-58页 |
附件二 | 第58-61页 |
附件三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