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序言 | 第8-9页 |
一、非讼程序的涵义 | 第9-13页 |
(一) 非讼程序的界定 | 第9-12页 |
1. 非讼程序的概念 | 第9页 |
2. 非讼程序的适用对象 | 第9-10页 |
3. 非讼程序的特征 | 第10-12页 |
(二) 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之比较 | 第12-13页 |
二、我国建立公司非讼程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3-16页 |
(一) 我国引入公司非讼程序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1. 我国解决公司纠纷的司法资源配置不当 | 第13-14页 |
2. 弥补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结构性缺陷 | 第14页 |
3. 公司非讼案件的当事人诉讼成本高 | 第14页 |
4. 公司法与诉讼法的衔接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二) 我国引入公司非讼程序的可行性 | 第15-16页 |
1. 新类型的公司纠纷呼唤非讼程序的建立 | 第15页 |
2. 域外和国内现有立法成果为引入公司非讼程序提供可能 | 第15-16页 |
三、我国公司非讼程序的构建 | 第16-26页 |
(一) 我国公司非讼程序的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17页 |
(二) 公司非讼程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适用条件 | 第17-20页 |
1. 审理以简易主义和职权主义为原则 | 第18页 |
2. 公司非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 第18页 |
3. 裁判的效力具有继续性 | 第18-19页 |
4. 应引进“商业判断规则” | 第19-20页 |
(三) 可适用非讼程序的典型公司纠纷 | 第20-24页 |
1. 股东查阅权纠纷 | 第20页 |
2. 股份回购请求权中回购股份的价格纠纷 | 第20-21页 |
3. 股东会召集权纠纷 | 第21-22页 |
4.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司法任免纠纷 | 第22-23页 |
5. 公司解散及清算纠纷 | 第23-24页 |
(四) 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交错适用 | 第24-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