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生态学解析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8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二)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三)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概说 | 第13-23页 |
一、风水的含义及起源 | 第13-16页 |
(一) 风水的含义 | 第13-14页 |
(二) 风水的起源 | 第14-16页 |
二、风水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6-21页 |
(一) 风水的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二) 风水文化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三、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价值 | 第21-23页 |
(一) 安全居住的价值 | 第21-22页 |
(二) 审美的价值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中蕴涵的生态学思想 | 第23-27页 |
一、生态系统思想 | 第23-24页 |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第23页 |
(二)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23-24页 |
二、景观生态思想 | 第24-27页 |
(一)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 景观生态系统的构成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住宅建筑风水文化解析 | 第27-56页 |
一、住宅建筑风水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 | 第27-44页 |
(一) 住宅建筑风水系统的构成要素 | 第27-29页 |
(二) 住宅家住风水系统各因子的功能 | 第29-44页 |
二、住宅建筑风水与生态系统 | 第44-46页 |
(一) 天人合一的生态观 | 第44-45页 |
(二) 整体有机循环观 | 第45-46页 |
三、住宅建筑风水与景观生态学 | 第46-47页 |
四、住宅建筑风水中的尺度效应 | 第47-49页 |
(一) 宅基地景观选择 | 第47-48页 |
(二) 尺度与宅基地景观 | 第48-49页 |
五、"斑块—廊道—基质"与住宅风水 | 第49-51页 |
(一) 斑块在住宅建筑风水中的体现 | 第49页 |
(二) 廊道在住宅建筑风水中的体现 | 第49-50页 |
(三) 基质在住宅建筑风水中的体现 | 第50-51页 |
六、住宅建筑风水中的景观改造 | 第51-56页 |
(一) 住宅周围的绿化 | 第51-52页 |
(二) 风水林的建造 | 第52-53页 |
(三) 山川、河流的改造 | 第53-56页 |
第五章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生态学评价 | 第56-65页 |
一、住宅建筑风水文化评价 | 第56-61页 |
(一) 住宅建筑风水中的糟粕 | 第56-58页 |
(二) 住宅风水尚存的疑惑之处 | 第58-59页 |
(三) 住宅风水的合理性 | 第59-61页 |
二、住宅建筑风水文化的启示 | 第61-65页 |
(一)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对当代人择居的启示 | 第61-62页 |
(二) 住宅建筑风水文化对环境建设的启示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0页 |
Abstract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