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前言 | 第9-17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龙须草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 第11-15页 |
·无融合生殖类型 | 第11-12页 |
·无融合生殖体类型 | 第12-13页 |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分子标记研究 | 第13-15页 |
·SSR标记的研究 | 第15-17页 |
·SSR标记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页 |
·SSR标记的应用 | 第15-17页 |
2.材料和方法 | 第17-29页 |
·龙须草微卫星文库的构建 | 第17-25页 |
·材料 | 第17页 |
·方法 | 第17-25页 |
·龙须草微卫星文库的构建 | 第17-25页 |
·龙须草基因组总D N A的提取 | 第18-19页 |
·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基因组DNA及酶切片段的选择回收 | 第19-20页 |
·接头的准备 | 第20页 |
·接头的连接及回收产物的检测 | 第20-21页 |
·磁珠捕获目的片段 | 第21-22页 |
·PCR检测富集捕获的目的片段 | 第22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氯化钙法 | 第22-23页 |
·目的片段的克隆 | 第23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23-24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24页 |
·阳性克隆测序 | 第24页 |
·设计引物 | 第24页 |
·PCR检测 | 第24-25页 |
·龙须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5-26页 |
·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6页 |
·DNA提取 | 第25页 |
·PCR反应及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5-26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龙须草不同单株生殖方式的鉴定 | 第26-29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29页 |
·龙须草杂交后代的SSR分子标记检测 | 第27-28页 |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种子胚和胚乳的倍性水平 | 第28-29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29-46页 |
·龙须草微卫星文库的构建 | 第29-35页 |
·龙须草样品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 第29页 |
·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基因组DNA与片段的选择回收 | 第29-30页 |
·选择性片段连接adaptor产物的PCR检测与扩增 | 第30页 |
·磁珠富集目的DNA片段及PCR产物的纯化 | 第30-31页 |
·用PIMA法筛选阳性克隆 | 第31-32页 |
·测序 | 第32页 |
·设计引物 | 第32页 |
·检测引物的多态性 | 第32-35页 |
·龙须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41页 |
·SSR分析 | 第35-36页 |
·龙须草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6-38页 |
·龙须草不同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8-41页 |
·龙须草不同单株生殖方式的鉴定 | 第41-46页 |
·龙须草杂交后代的SSR分子标记检测 | 第41-43页 |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成熟种子胚和胚乳的倍性水平 | 第43-46页 |
4.讨论 | 第46-52页 |
·微卫星文库的构建 | 第46-49页 |
·用磁珠富集法开发龙须草的SSR引物 | 第46-47页 |
·影响磁珠富集的关键因素和在磁珠富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7-49页 |
·龙须草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9-50页 |
·龙须草不同单株生殖方式的鉴定 | 第50-52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