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7-16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文章结构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文章结构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 ·青年失地农民 | 第14-15页 |
| ·青年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15-16页 |
| 2. 加强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16-20页 |
|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 第16-17页 |
| ·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 第17页 |
| ·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 第17-18页 |
| ·有助于提高青年失地农民的素质 | 第18-20页 |
| 3、当前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南昌市青年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为例 | 第20-30页 |
| ·调查说明及选取数据说明 | 第20-21页 |
| ·南昌市青年失地农民就业具体情况 | 第21-23页 |
| ·南昌市政府重视失地农民问题 | 第21页 |
| ·部分基层政府及工作人员执行力打折扣 | 第21-22页 |
| ·青年失地农民数量庞大 | 第22页 |
| ·青年失地农民就业率不高 | 第22-23页 |
| ·青年失地农民创业艰难 | 第23页 |
| ·南昌市青年失地农民面对就业问题的思想困境 | 第23-30页 |
| ·认为政府只征地不保障 | 第23-24页 |
| ·认为社会只索取不奉献 | 第24-25页 |
| ·认为自己没文化没地位 | 第25-26页 |
| ·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 | 第26-27页 |
| ·就业渠道单一且就业资源匮乏 | 第27-28页 |
| ·缺乏自信且具有恋土情节 | 第28-30页 |
| 4、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 第30-35页 |
| ·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第30-31页 |
|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第30页 |
| ·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 | 第30-31页 |
| ·疏与导相结合原则 | 第31页 |
| ·教育主客体性相统一原则 | 第31页 |
| ·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31-35页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32-33页 |
| ·三德教育 | 第33页 |
| ·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 | 第33-34页 |
| ·心理、生理教育 | 第34-35页 |
| 5. 加强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35-43页 |
| ·高度重视青年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5-36页 |
| ·明确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 第36-38页 |
| ·优化青年失地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8-40页 |
| ·政策、制度环境的优化 | 第39-40页 |
| ·社会环境的优化 | 第40页 |
| ·合理利用青年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 第40-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