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导论 | 第6-12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6-7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7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7-11页 |
1、关于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研究 | 第7-8页 |
2、关于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 | 第8-9页 |
3、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的研究 | 第9-11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1页 |
(五)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一、 中国利率政策的发展回顾 | 第12-15页 |
(一)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率政策(1949—1978 年) | 第12-13页 |
(二)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利率政策(1979—1998 年) | 第13页 |
(三) 逐渐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率政策(1999 年至今) | 第13-15页 |
二、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利率政策的影响途径 | 第15-23页 |
(一)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途径 | 第16-22页 |
1.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2. 基于商品供求视角的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3. 基于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分析 | 第18-22页 |
(二)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民产出的影响途径 | 第22-23页 |
三、 货币政策工具理论梳理 | 第23-30页 |
(一) 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 第23-26页 |
1. 交易方程和费雪假设 | 第23-24页 |
2. 剑桥方程式 | 第24-25页 |
3. 凯恩斯货币需求和利率决定分析 | 第25页 |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二) 货币政策工具理论 | 第26-30页 |
1. 泰勒规则 | 第26-28页 |
2. 麦克勒姆规则 | 第28页 |
3.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 | 第28-30页 |
四、 前瞻型泰勒规则模型建构 | 第30-32页 |
(一) 本国价格水平表达 | 第30-31页 |
(二) 总模型 | 第31-32页 |
五、 对前瞻型泰勒规则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32-42页 |
(一) 数据采集和处理 | 第32-33页 |
(二) 变量序列平稳性检验以及协整检验 | 第33-35页 |
1. 变量平稳性检验 | 第33-34页 |
2. 协整检验 | 第34-35页 |
(三) 对泰勒模型的误差修正估计 | 第35-37页 |
1. 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 | 第35-36页 |
2. 对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的讨论 | 第36-37页 |
(四) 对变量序列的影响时滞的分析 | 第37-39页 |
(五) 中国利率水平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前瞻反应不足的成因分析 | 第39-42页 |
1. 商品市场的价格传导不足 | 第39-40页 |
2. 非市场化利率 | 第40-42页 |
六、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件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