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培育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及意义 | 第17-24页 |
1 新型农民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新型农民的内涵 | 第17页 |
·新型农民的特征 | 第17-19页 |
2 培育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意义 | 第19-24页 |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 | 第19-21页 |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保证 | 第21-22页 |
·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1 农民易于固守传统观念,道德认知水平较低 | 第24-26页 |
·封建迷信思想有所滋长 | 第24-25页 |
·陈规陋习普遍存在 | 第25-26页 |
2 农民判断力相对偏低,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 第26-29页 |
·理想信念淡化,价值标准模糊 | 第26-27页 |
·文化素质偏低 | 第27-28页 |
·法制观念淡薄 | 第28-29页 |
3 农民道德承受力较差,易于受环境干扰 | 第29-31页 |
·道德失范、价值判断失准 | 第29页 |
·公德意识弱化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影响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原因 | 第31-40页 |
1 经济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 | 第31-32页 |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 第32页 |
2 政治因素的影响 | 第32-35页 |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滞后 | 第33-34页 |
·基层干部素质偏低 | 第34-35页 |
3 文化教育因素的影响 | 第35-38页 |
·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位 | 第35-36页 |
·教育投入水平总体较低 | 第36-37页 |
·基础教育缺乏针对性 | 第37页 |
·成人教育定位偏差 | 第37-38页 |
4 传统思维的影响 | 第38-40页 |
·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 第38-39页 |
·封建宗法思想严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培育新型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 | 第40-50页 |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第40-41页 |
·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 第40页 |
·提升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 | 第40-41页 |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 第41页 |
2 提升生产力水平 | 第41-43页 |
·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第42页 |
·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第42-43页 |
·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基层组织实力 | 第43页 |
3 改善农村文化环境 | 第43-46页 |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44页 |
·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 第44-45页 |
·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 第45-46页 |
4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 第46-47页 |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 第46页 |
·加大执法力度 | 第46-47页 |
·创新法制教育模式 | 第47页 |
5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第47-50页 |
·完善基层组织运作模式 | 第47-48页 |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 第48-49页 |
·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