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0-15页 |
| ·“双套制”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 第10-11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 ·选题的意义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 “双套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历程 | 第15-22页 |
| ·“双套制”产生的原因 | 第15-16页 |
| ·“双套制”产生的背景 | 第15页 |
| ·对纸质档案的依赖是“双套制”产生的根源 | 第15-16页 |
| ·“双套制”的发展历程 | 第16-22页 |
| ·初级阶段——纸质文件备份为主(1980—2001) | 第17页 |
| ·中级阶段——“双轨制”运行中的“双套制”(2002 至今) | 第17-19页 |
| ·高级阶段——异质异地备份和档案登记备份(探索中) | 第19-22页 |
| 2 “双套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 | 第22-31页 |
| ·“双套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22-27页 |
| ·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在认识上有误区 | 第22-23页 |
| ·双套归档范围划分不清 | 第23-24页 |
| ·电子文件优势没有发挥 | 第24-25页 |
| ·双套档案之间的转化存在格式问题 | 第25-26页 |
| ·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 第26-27页 |
| ·“双套制”的优缺点 | 第27-31页 |
| ·“双套制”的优点 | 第27-28页 |
| ·“双套制”的缺点 | 第28-31页 |
| 3 “双套制”引发的思考及未来的出路 | 第31-41页 |
| ·“双套制”环境下对“原件”的重新认识 | 第31-32页 |
| ·新形势下的原始记录 | 第31-32页 |
| ·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记录性 | 第32页 |
| ·完善“双套制”管理制度 | 第32-36页 |
| ·“双套制”的运行主体 | 第33页 |
| ·双套档案管理体制 | 第33-34页 |
| ·制定本单位档案“双套制”具体管理措施 | 第34-35页 |
|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建设 | 第35-36页 |
| ·“双套制”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构建 | 第36-39页 |
| ·提高对建立统一法规和标准体系的认识 | 第36页 |
| ·确定“双套制”管理法规标准制订的原则 | 第36-37页 |
| ·“双套制”标准规范体系的搭建 | 第37-39页 |
| ·无纸化时代是“双套制”管理的最终归宿 | 第39-41页 |
| ·多媒体形式的档案管理 | 第39页 |
| ·无纸化时代的到来 | 第39-41页 |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