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念园规划方法研究--以榆林西左界人文纪念园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框架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 2 人文纪念园的基础研究 | 第17-33页 |
|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 ·人文纪念园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人文纪念园与公墓、墓园的区别 | 第18页 |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8页 |
| ·人文纪念园的特性研究 | 第18-20页 |
| ·纪念性 | 第18-19页 |
| ·人文性 | 第19页 |
| ·时代性 | 第19-20页 |
| ·地域性 | 第20页 |
| ·公益性 | 第20页 |
| ·人文纪念园的发展历程 | 第20-29页 |
| ·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 ·国外案例 | 第21-24页 |
| ·国内案例 | 第24-29页 |
| ·人文纪念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缺乏高品质的纪念性空间 | 第29-30页 |
| ·规划设计的长期滞后 | 第30页 |
| ·厚葬背后的生态恶化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人文纪念园相关理论研究 | 第33-45页 |
| ·我国传统文化与丧葬观 | 第33-37页 |
| ·儒家文化及丧葬观 | 第33-34页 |
| ·道家文化及丧葬观 | 第34页 |
| ·佛教文化及丧葬观 | 第34-35页 |
| ·风水文化的影响 | 第35-37页 |
| ·我国传统丧葬形式与发展 | 第37-39页 |
| ·我国传统丧葬形式 | 第37-38页 |
| ·我国丧葬形式的发展 | 第38-39页 |
| ·当代人的生死观念 | 第39-41页 |
| ·生死之痛 | 第40页 |
| ·生死智慧 | 第40-41页 |
| ·生死教育 | 第41页 |
| ·景观规划理论 | 第41-43页 |
| ·传统园林景观规划理论 | 第41-42页 |
|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理论 | 第42-43页 |
| ·生态设计理论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4 人文纪念园的空间环境营造 | 第45-55页 |
| ·人文纪念园的主题与表达 | 第45-46页 |
| ·人文纪念园的主题 | 第45页 |
| ·人文纪念园主题的表达手法 | 第45-46页 |
| ·纪念物的基本形态 | 第46-47页 |
| ·纪念性空间的尺度与向度 | 第47-48页 |
| ·尺度 | 第47-48页 |
| ·向度 | 第48页 |
| ·人文纪念园空间的序列组织研究 | 第48-53页 |
| ·空间变化的基本手法 | 第48-49页 |
| ·空间轴线 | 第49-50页 |
| ·人文纪念园空间的一般序列组织 | 第50-52页 |
| ·人文纪念园与城市的空间关系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5 人文纪念园规划体系研究 | 第55-73页 |
| ·规划理念的发展 | 第55-56页 |
| ·生与死的再思考 | 第55页 |
| ·与自然融为一体 | 第55页 |
| ·艺术化的情感表达 | 第55-56页 |
| ·总体布局的方法 | 第56-65页 |
| ·选址规划 | 第56-57页 |
| ·合理的功能布局 | 第57-59页 |
| ·完备的交通系统 | 第59-61页 |
| ·独特的景观设计 | 第61-62页 |
| ·墓位设计 | 第62-63页 |
| ·植物造景 | 第63-64页 |
| ·竖向设计 | 第64-65页 |
| ·虚体规划的考虑 | 第65-67页 |
| ·场所精神规划 | 第65-66页 |
| ·情感规划 | 第66-67页 |
| ·生态规划建设 | 第67-71页 |
| ·生态规划建设的意义 | 第68-69页 |
| ·生态规划建设的主要对策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6 实证研究—以榆林西左界人文纪念园为例 | 第73-91页 |
| ·榆林西左界人文纪念园项目概况 | 第73-79页 |
| ·项目背景 | 第73-76页 |
| ·规划思想 | 第76-77页 |
| ·规划原则 | 第77-78页 |
| ·总体定位 | 第78页 |
| ·选址规划 | 第78-79页 |
| ·榆林西左界人文纪念园纪念性空间环境营造 | 第79-80页 |
| ·榆林西左界人文纪念园系统规划 | 第80-88页 |
| ·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 第80-83页 |
| ·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 | 第83-84页 |
| ·景观系统规划 | 第84页 |
| ·墓葬区规划 | 第84-88页 |
| ·虚体规划 | 第88页 |
| ·生态规划建设 | 第88-89页 |
| ·治沙的生态化 | 第88-89页 |
| ·植物的选择与种植 | 第89页 |
| ·项目评析 | 第89-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7 结论 | 第91-93页 |
| 致谢 | 第93-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9-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