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15页 |
|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地基 GPS 反演大气水汽的基本理论 | 第16-25页 |
| ·GPS 定位原理 | 第16-22页 |
| ·GPS 系统介绍 | 第16-18页 |
| ·静态相对定位原理 | 第18-20页 |
| ·GPS 信号大气延迟 | 第20-22页 |
| ·大气可降水量 | 第22-23页 |
| ·大气水汽 | 第22-23页 |
| ·无线电探空可降水量 | 第23页 |
| ·地基GPS 反演水汽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对流层延迟的估算 | 第25-39页 |
| ·对流层延迟数据处理模型 | 第25-29页 |
| ·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 | 第26-27页 |
| ·映射函数模型 | 第27-29页 |
| ·水平梯度模型 | 第29页 |
| ·对流层延迟参数估计 | 第29-31页 |
| ·对流层延迟解算分析 | 第31-38页 |
| ·GAMIT 软件 | 第31-35页 |
| ·初始坐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卫星星历的选择 | 第36-37页 |
| ·解算观测值的选择 | 第37-38页 |
|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大气可降水量的反演 | 第39-49页 |
| ·湿延迟的分离 | 第39-42页 |
| ·可降水量的转换 | 第42-43页 |
| ·基于昆明地区Tm 模型的GPS 可降水量 | 第43-48页 |
| ·昆明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 ·基于昆明局地Tm 模型的GPS 可降水量可靠性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地基 GPS 技术反演东亚地区水汽分布 | 第49-59页 |
| ·水汽反演方案 | 第49-52页 |
| ·水汽反演精度检验 | 第52-55页 |
| ·东亚地区GPS 水汽分布 | 第55-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 ·本文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59-60页 |
| ·后续研究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 文献综述 | 第67-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摘要 | 第76-79页 |
| ABSTRACT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