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混沌学思想的安全系统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安全系统管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安全科学的发展研究 | 第15-34页 |
·安全科学诞生历程 | 第15-17页 |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 第17-21页 |
·安全科学相关关系研究 | 第21-25页 |
·安全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第21-23页 |
·安全理论学科与安全应用学科的关系 | 第23-24页 |
·安全系统与系统安全的关系 | 第24-25页 |
·安全科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 | 第25-31页 |
·安全科学中的定义和名称问题 | 第25-27页 |
·开展纯安全科学研究重要吗? | 第27-29页 |
·安全科学发展存在的不足 | 第29-31页 |
·安全科学学五大公理催生安全混沌学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安全混沌学的创建研究 | 第34-56页 |
·安全混沌学的定义及其内涵 | 第34-36页 |
·安全混沌学的意义 | 第34-35页 |
·安全混沌学的方法应用 | 第35页 |
·安全混沌学的研究步骤 | 第35-36页 |
·安全混沌学的理论分支 | 第36-47页 |
·安全系统混沌理论 | 第37-39页 |
·安全耗散结构理论 | 第39-40页 |
·安全突变理论 | 第40-44页 |
·安全协同理论 | 第44页 |
·安全灰色理论 | 第44-45页 |
·安全唯象理论 | 第45-46页 |
·安全现代数学理论 | 第46-47页 |
·安全混沌学的实践成果 | 第47-54页 |
·安全系统混沌理论的实践 | 第47-48页 |
·安全耗散结构理论的实践 | 第48-49页 |
·安全突变理论的实践 | 第49-50页 |
·安全协同理论的实践 | 第50页 |
·安全灰色理论的实践 | 第50-51页 |
·安全分形理论的实践 | 第51-52页 |
·安全拓扑学的实践 | 第52页 |
·安全模糊数学理论的实践 | 第52-54页 |
·安全混沌学的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新思想下的安全系统运行机制探讨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安全系统的管理新论 | 第56-79页 |
·安全系统管理综述 | 第56-59页 |
·安全系统管理的发展变革 | 第56-57页 |
·安全系统管理的学科和理论方法 | 第57-58页 |
·现代安全系统管理体系 | 第58-59页 |
·安全系统熵理论 | 第59-64页 |
·安全系统熵的计算指标体系 | 第60-61页 |
·安全系统熵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 第61-62页 |
·安全系统熵中的权重求取 | 第62-63页 |
·熵理论下的安全系统管理程序 | 第63-64页 |
·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法 | 第64-66页 |
·安全系统中人的行为安全管理 | 第66-75页 |
·行为安全研究法的比较分析 | 第67-71页 |
·当前行为安全研究的新方法综述 | 第71-75页 |
·新安全观视角下的安全系统管理 | 第75-78页 |
·现代宏观安全管理 | 第75-77页 |
·未来微观安全管理 | 第77页 |
·人机工程管理 | 第77-78页 |
·安全系统管理“现代理论”的研究价值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