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民族风俗习惯总志论文

论侗族优良民俗的德育功能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研究综述与创新第10-15页
     ·研究综述第10-15页
     ·创新之处第15页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优良民俗的涵义及与德育的关系第17-26页
   ·基本概念第17-18页
     ·民俗的涵义第17页
     ·侗族优良民俗的涵义第17页
     ·德育及德育功能的内涵第17-18页
   ·基本理论第18-23页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第18-19页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第19-22页
     ·德育的相关理论第22-23页
   ·优良民俗与德育的关系第23-26页
     ·优良民俗是德育的重要载体第23-24页
     ·优良民俗是德育的基本内容第24页
     ·德育促进优良民俗的形成与发展第24-26页
第三章 侗族优良民俗的内容及其蕴含的德育思想第26-37页
   ·侗族民俗的社会结构背景第26-28页
     ·侗族的族称及族源第26-27页
     ·目前侗族的人口与分布概况第27-28页
   ·侗族优良民俗的基本内容第28-34页
     ·宗教信仰习俗——顺应自然第28-29页
     ·传统服饰习俗——精益求精第29-30页
     ·传统饮食习俗——热情好客第30-31页
     ·传统住宅习俗——天人合一第31-32页
     ·传统节日习俗——集体至上第32-33页
     ·传统婚恋习俗——相互尊重第33页
     ·传统礼仪习俗——人际和谐第33-34页
   ·侗族优良民俗中蕴含的德育思想第34-37页
     ·生命意识的强化第34-35页
     ·民族精神的彰显第35页
     ·和谐文化的构建第35-36页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第36-37页
第四章 侗族优良民俗的德育功能及现代困境第37-45页
   ·侗族优良民俗的德育功能第37-41页
     ·凝聚功能第37-38页
     ·导向功能第38页
     ·教化功能第38-39页
     ·规范功能第39-40页
     ·调节功能第40-41页
   ·侗族优良民俗的现代困境第41-45页
     ·侗族优良民俗的传承意识淡薄第41-42页
     ·“民俗文化过时论”的蔓延第42-43页
     ·侗族优良民俗与现代德育要求脱节第43-44页
     ·侗族优良民俗与先进文化融合的困境第44-45页
第五章 发挥侗族优良民俗德育功能的途径第45-55页
   ·整合资源,完善侗族优良民俗第45-47页
     ·政府加大对侗族优良民俗的支持力度第45页
     ·推动侗族地区发展,带动传统民俗优化第45-46页
     ·建立民俗交流创新机制第46-47页
   ·更新传统民俗理念,提高民俗保护意识第47-49页
     ·更新传统民俗理念第47-48页
     ·提高人们对本民族优良民俗的认识与保护意识第48-49页
   ·优化侗族优良民俗环境第49-51页
     ·优化家庭民俗传承环境第49-50页
     ·优化学校民俗教育环境第50-51页
     ·优化社会民俗熏陶环境第51页
   ·丰富侗族优良民俗载体第51-55页
     ·有形载体第51-52页
     ·无形载体第52-53页
     ·大众传媒载体第53-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波动假说视角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冠词习得
下一篇:文化产业的反文化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