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研究对象的特征 | 第8-9页 |
·核心概念的理解 | 第9-10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理解 | 第9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 | 第9-10页 |
·价值导向的理解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理论研究法 | 第10-11页 |
·实践研究法 | 第11-12页 |
2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内涵 | 第12-19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结构 | 第12-14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是内在素质的和谐统一 | 第12-13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是外在素质的和谐统一 | 第13-14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性 | 第14-17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4-15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 第15-16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6-17页 |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特点 | 第17-19页 |
·完整性 | 第17页 |
·平衡性 | 第17-18页 |
·一致性 | 第18-19页 |
3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现状 | 第19-31页 |
·大学生人格的现状调查 | 第19-23页 |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积极之处 | 第19-20页 |
·大学生人格发展中不足之处 | 第20-23页 |
·大学生人格中价值导向的分析 | 第23-26页 |
·个人因素 | 第23-24页 |
·家庭因素 | 第24页 |
·社会因素 | 第24-25页 |
·学校因素 | 第25-26页 |
·自然因素 | 第26页 |
·价值导向中荣辱观的分析 | 第26-31页 |
·大学生荣辱观现状 | 第26-27页 |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现状 | 第27-28页 |
·大学生塑造和谐人格需要正确的荣辱观作导向 | 第28-31页 |
4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作用 | 第31-38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发展要求 | 第31-33页 |
·传统荣辱观的滞后性 | 第31-32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继承性 | 第32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超越性 | 第32-33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了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基本内容 | 第33-35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进道德修养 | 第33-34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实践 | 第34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 | 第34-35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大学生的根本价值取向 | 第35-38页 |
·大学生与国家的关系 | 第35页 |
·大学生与集体的关系 | 第35-36页 |
·大学生与个人的关系 | 第36-38页 |
5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塑造和谐人格的对策 | 第38-44页 |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原则 | 第38-40页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8-39页 |
·层次性原则 | 第39页 |
·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 | 第39-40页 |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途径 | 第40-44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第40-41页 |
·优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大学生塑造和谐人格的外部条件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