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中药专利保护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中药的概念及特点 | 第11-12页 |
一、 中药的概念 | 第11页 |
二、 中药的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中药专利保护的可行性及意义 | 第12-18页 |
一、 中药专利保护的可行性 | 第12-16页 |
二、 中药专利保护的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外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 | 第18-23页 |
一、 美国的医药专利保护 | 第18-19页 |
二、 德国的医药专利保护 | 第19-20页 |
三、 法国的医药专利保护 | 第20页 |
四、 日本的医药专利保护 | 第20-21页 |
五、 韩国的医药专利保护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现状 | 第23-24页 |
一、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法律规定 | 第23页 |
二、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范围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法律规定不完善 | 第24-27页 |
一、 现行专利制度保护中药存在的困境 | 第24-25页 |
二、 中药专利保护与中药品种保护不协调 | 第25-26页 |
三、 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缺少阻止生物盗版的措施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我国中药专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一、 中药专利申请的科技含量偏低 | 第27-28页 |
二、 中药专利申请职务发明较非职务发明比例偏低 | 第28-29页 |
三、 中药专利的国外申请较国内申请偏低 | 第29页 |
四、 中药领域缺乏完善的中药管理机制以及专门的复合型人才 | 第29-30页 |
五、 中药行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 第30-31页 |
六、 中药专利保护力度弱,侵权事实难以认定 | 第31-32页 |
第四节 中药专利保护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2-34页 |
一、 中西方医药科技文化的差异 | 第32-33页 |
二、 中西方知识产权观的差异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我国中药专利保护的完善 | 第34-46页 |
第一节 我国中药专利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4-39页 |
一、 立足中药的独特特征,调整中药专利审查标准 | 第35-36页 |
二、 扩展公共利益条款 | 第36-37页 |
三、 细化强制许可的规定 | 第37页 |
四、 增加专利来源披露要求 | 第37-38页 |
五、 修改《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使之与专利法相协调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开展中药专利和标准化战略研究 | 第39-42页 |
一、 重视中药专利战略的研究 | 第39页 |
二、 现代中药标准化建设的完善 | 第39-41页 |
三、 采用中药有效部分解决中药侵权不能认定问题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加强中医药的管理,强化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 第42-44页 |
一、 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机构,加强专利的激励的作用 | 第42-43页 |
二、 设立中药国际专利申请的专项经费 | 第43页 |
三、 提高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各种保护模式相互结合,促进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 第44-46页 |
一、 专利制度与商业秘密保护相结合 | 第44页 |
二、 专利保护与商标保护相结合 | 第44页 |
三、 专利保护、著作权保护与商标保护相结合 | 第44-46页 |
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