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松论文--红松论文

辽宁地区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8页
   ·红松(Pinus koraiensis)的简介第8-11页
     ·红松的地理分布第8-9页
     ·红松的生物学特性第9页
     ·红松的生活史第9页
     ·红松的天然更新途径第9-10页
     ·红松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第10页
     ·红松种群的形态、解剖特征及材质特征的研究第10-11页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1-13页
     ·DNA 限制性酶切长度的多态性第11页
     ·DNA 指纹谱第11-12页
     ·建立在PCR 基础上的DNA 多态性检测技术第12-13页
   ·ISSR 标记技术第13-16页
     ·ISSR 标记技术的概述第13页
     ·ISSR 标记技术的原理第13页
     ·ISSR 标记技术的特点第13-14页
     ·ISSR 标记技术的步骤第14页
     ·ISSR 标记技术的应用第14-16页
   ·红松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8-24页
   ·实验材料第18页
   ·试剂和器材第18-19页
     ·实验试剂第18-19页
     ·实验器材第19页
   ·实验方法第19-24页
     ·红松总DNA 的提取第19-20页
     ·模板DNA 的纯化第20页
     ·DNA 浓度测定第20页
     ·ISSR-PCR 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建立第20-23页
     ·ISSR 数据的统计分析第23-24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4-38页
   ·红松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第24-25页
     ·基因组DNA 粗提结果第24页
     ·基因组DNA 纯化结果第24-25页
   ·ISSR-PCR 体系的建立第25-28页
     ·模板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第25页
     ·dNTPs 浓度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第25页
     ·Taq 聚合酶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第25-26页
     ·Mg~(2+)浓度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第26页
     ·退火温度对ISSR-PCR 反应的影响第26-28页
   ·ISSR-PCR 扩增结果第28-38页
     ·多态位点比率第28-35页
     ·不同群体红松的遗传多样性第35-36页
     ·红松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第36页
     ·红松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一致度及聚类分析第36-38页
4 讨论第38-42页
   ·天然红松林的遗传多样性第38页
   ·天然红松林与人工林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第38页
   ·天然红松林的遗传结构第38-39页
   ·东北地区天然红松林的资源情况的分析第39页
   ·辽宁地区红松林保护措施第39-40页
   ·辽宁地区人工林的发展措施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林天然红松林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下一篇:蚕豆EST-SSR分子标记的建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