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天然红松林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红松的简介 | 第9-13页 |
·红松地理分布 | 第9-10页 |
·红松的生物学特征 | 第10-11页 |
·红松的形态特征 | 第10页 |
·红松的生长情况 | 第10-11页 |
·红松的天然更新途径 | 第11页 |
·红松的价值 | 第11-13页 |
·红松的经济价值 | 第11-12页 |
·红松的生态价值 | 第12-13页 |
2 DNA 分子标记技术概况 | 第13-19页 |
·DNA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 | 第13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析技术(RAPD) | 第13-14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14页 |
·微卫星DNA 分析技术(SSR) | 第14-15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 第15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介绍 | 第15-19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实验原理 | 第15-16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实验步骤 | 第16-17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点 | 第18-19页 |
3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9-28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8页 |
·红松总DNA 的粗提 | 第21-22页 |
·粗提DNA 的纯化 | 第22页 |
·DNA 浓度的检测 | 第22-23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23页 |
·ISSR-PCR 反应程序 | 第23-24页 |
·ISSR-PCR 反应体系的摸索 | 第24-28页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41页 |
·红松基因组DNA 的粗提和纯化 | 第28-29页 |
·红松基因组DNA 的粗提结果 | 第28页 |
·红松粗提DNA 纯化结果 | 第28-29页 |
·ISSR-PCR 扩增结果 | 第29-41页 |
·16 个红松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 | 第29-37页 |
·不同红松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 第37页 |
·吉林红松种群的遗传分化 | 第37-38页 |
·吉林红松种群间的基因流 | 第38页 |
·吉林红松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 | 第38-39页 |
·吉林16 个红松种群的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5 讨论 | 第41-46页 |
·关于植物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纯化 | 第41-42页 |
·吉林天然红松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2-44页 |
·吉林红松的遗传多样性 | 第42-43页 |
·吉林红松种群间的遗传分化 | 第43页 |
·吉林红松的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吉林红松资源枯竭的原因 | 第44页 |
·吉林红松资源的保护 | 第44-46页 |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 第44-45页 |
·建造人工林作为补偿机制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