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缩写词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 ·活性氧的形成与毒害作用 | 第13-15页 |
| ·盐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 | 第13-14页 |
| ·活性氧的伤害 | 第14-15页 |
| ·对生物膜的损伤 | 第14页 |
| ·对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 第14页 |
| ·对DNA的氧化损伤 | 第14-15页 |
| ·活性氧的清除 | 第15-18页 |
| ·抗氧化酶类 | 第15-17页 |
| ·SOD | 第15页 |
| ·CAT | 第15-16页 |
| ·APX | 第16-17页 |
| ·GR | 第17页 |
| ·抗氧化剂 | 第17-18页 |
| ·抗坏血酸(ASA) | 第17页 |
| ·谷胱甘肽 | 第17-18页 |
| ·α-生育酚 | 第18页 |
| ·类胡萝卜素 | 第18页 |
| ·氧化胁迫信号转导 | 第18-21页 |
| ·H_2O_2的信号作用 | 第18-19页 |
| ·Ca~(2+)信号 | 第19-20页 |
| ·NO信号 | 第20页 |
| ·质膜离子转运体与植物抗盐性 | 第20-21页 |
| ·盐诱导的H_2O_2与NO信号与树木耐盐性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3-29页 |
| ·胡杨与群众杨愈伤细胞的培养 | 第23页 |
| ·胡杨 | 第23页 |
| ·群众杨 | 第23页 |
| ·处理和采样 | 第23-24页 |
| ·电解质外渗率的测定 | 第24页 |
| ·细胞活力的测定 | 第24页 |
| ·细胞中K~+、Na~+水平分析 | 第24页 |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24-25页 |
| ·酶提取液 | 第24-25页 |
| ·SOD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 ·CAT活性测定 | 第25页 |
| ·APX活性测定 | 第25页 |
| ·GR活性测定 | 第25页 |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5页 |
| ·H_2O_2的测定 | 第25-26页 |
| ·NO的测定 | 第26-27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9页 |
| ·两种杨树细胞的耐盐性差异 | 第29-31页 |
| ·电解质外渗率 | 第29页 |
| ·细胞活力 | 第29-30页 |
| ·K~+、Na~+水平及K~+/Na~+ | 第30-31页 |
| ·盐胁迫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NaCl诱导H_2O_2的动态变化 | 第32-34页 |
| ·NaCl诱导NO的动态变化 | 第34-35页 |
| ·H_2O_2和NO介导胡杨细胞离子平衡与抗氧化防御 | 第35-37页 |
| ·EGTA、钒酸钠和氨氯吡嗪咪对胡杨细胞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 4 讨论 | 第39-45页 |
| ·两种杨树细胞的耐盐性差异 | 第39-40页 |
| ·H_2O_2介导的离子平衡与抗氧化 | 第40-41页 |
| ·NO介导的离子平衡与抗氧化 | 第41页 |
| ·Ca~(2+)和质膜离子转运体对胡杨细胞抗氧化的影响 | 第41-45页 |
| 5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