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概述 | 第12-23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内涵 | 第12-17页 |
1.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概念 | 第12-13页 |
2.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特点 | 第13-15页 |
3.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功能 | 第15-17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7-21页 |
1.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产生 | 第17-19页 |
2.美国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继受和发展 | 第19-20页 |
3.日本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发展 | 第20-21页 |
(三)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确立及现状 | 第21-23页 |
1.萌芽探索阶段 | 第21-22页 |
2.立法确立阶段 | 第22-23页 |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设计 | 第23-27页 |
(一) 设置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1.向公司提出请求是派生诉讼的本质要求 | 第24页 |
2.尊重公司的独立人格 | 第24页 |
3.防止和避免股东的恶意 | 第24-25页 |
(二) 美国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5-26页 |
(三) 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26页 |
(四)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三、股东派生诉讼程序的启动---明确原告资格 | 第27-32页 |
(一) 原告股东适格的持股要求 | 第27-30页 |
1.持股时间要求 | 第28-29页 |
2.持股数量要求 | 第29-30页 |
(二) 对原告股东适格的条件限制 | 第30-32页 |
1."纯洁的手"原则 | 第30-31页 |
2."善意"要件 | 第31页 |
3.非利益冲突原则 | 第31-32页 |
四、股东派生诉讼程序的特殊规定 | 第32-49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管辖 | 第32-38页 |
1.确立管辖权的意义 | 第32-34页 |
2.股东派生诉讼的地域管辖 | 第34-36页 |
3.股东派生诉讼的级别管辖 | 第36-38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程序中的诉讼告知 | 第38-40页 |
1.诉讼告知是股东派生诉讼特有的诉讼程序 | 第39页 |
2.起诉后的告知义务 | 第39-40页 |
3.原告撤诉或达成和解的告知义务 | 第40页 |
(三) 股东派生诉讼程序中的和解与撤诉 | 第40-44页 |
1.股东派生诉讼能否和解的理论争议 | 第41-42页 |
2.诉讼过程中和解的特殊程序限制 | 第42-43页 |
3.撤诉的特殊规则 | 第43-44页 |
(四) 股东派生诉讼程序中的反诉 | 第44-45页 |
1.民事诉讼中对反诉制度的一般规定 | 第44页 |
2.股东派生诉讼不宜使用反诉制度 | 第44-45页 |
(五)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 第45-47页 |
1.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应符合的条件 | 第45-46页 |
2.股东派生诉讼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规则 | 第46-47页 |
(六) 股东派生诉讼的既判力 | 第47-49页 |
1.对提起诉讼的原告股东的既判力 | 第47-48页 |
2.对公司的既判力 | 第48页 |
3.对其他股东的既判力 | 第48-49页 |
五、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 第49-58页 |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机制 | 第49-54页 |
1.诉讼受理费优惠政策 | 第50-51页 |
2.原告股东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 第51-53页 |
3.比例性个别赔偿制度 | 第53-54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约束机制 | 第54-58页 |
1.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55-56页 |
2.原告股东败诉的赔偿责任 | 第56-58页 |
六、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法律完善 | 第58-73页 |
(一) 细化法律对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的规定 | 第58-61页 |
1.明确股东的请求机关 | 第59页 |
2.完善细化股东请求制度 | 第59-60页 |
3.明确否定公司对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阻却权 | 第60-61页 |
(二) 完善现行立法对原告资格规定 | 第61-66页 |
1.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 | 第61-63页 |
2.国际立法的发展趋势 | 第63-64页 |
3.完善我国股东起诉资格制度的设想 | 第64-66页 |
(三) 明确诉讼中的特殊程序规定 | 第66-68页 |
1.明确对股东派生诉讼案件管辖权的规定 | 第66页 |
2.明确原告股东和人民法院的告知义务 | 第66-67页 |
3.明确诉讼过程中的对和解和撤诉的规定 | 第67页 |
4.明确股东派生诉讼的反诉制度 | 第67-68页 |
5.明确股东派生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 第68页 |
6.明确股东派生诉讼中对既判力的规定 | 第68页 |
(四) 建立符合国情的派生诉讼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 第68-73页 |
1.弱化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资格限制 | 第69-70页 |
2.实行案件受理费优惠政策 | 第70页 |
3.引入诉讼费用补偿制度 | 第70页 |
4.建立比例性个别赔偿请求权制度 | 第70-71页 |
5.区别对待原告股东败诉时的赔偿责任 | 第71-72页 |
6.限制诉讼费用担保制度的使用条件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