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地质作用速率及其碳汇效应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流域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岩溶溶蚀速率及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 第11-12页 |
| ·岩溶溶蚀作用碳汇的稳定性 | 第12页 |
| ·人类活动对岩溶溶蚀作用过程及碳汇效应的影响 | 第12页 |
|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研究依托项目 | 第15-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 ·地质、水文地质 | 第18-20页 |
| ·岩溶发育史 | 第20-21页 |
| 第3章 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 第21-33页 |
| ·取样点概况 | 第21-24页 |
|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24-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岩溶地质作用碳汇效应研究 | 第33-47页 |
| ·标准灰岩溶蚀试片法简介 | 第33-34页 |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岩溶溶蚀作用分析 | 第34-40页 |
| ·标准溶蚀试片法碳汇效应计算 | 第40页 |
| ·石漠化治理的岩溶碳汇效应 | 第40-42页 |
| ·水化学-流量方法碳汇计算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第47-51页 |
|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48-5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