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保护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1页 |
| 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老城区 | 第15页 |
| ·空间形态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创新点、方法与框架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 2 老城区空间形态构成要素 | 第21-34页 |
| ·城墙城池 | 第21-24页 |
| ·城墙 | 第21-23页 |
| ·城池 | 第23-24页 |
| ·道路格局 | 第24-25页 |
| ·建筑格局 | 第25-32页 |
| ·山水格局 | 第32-34页 |
| 3 明清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分析 | 第34-44页 |
| ·历史沿革 | 第34页 |
| ·明清老城区空间形态构成 | 第34-44页 |
| ·平面形态 | 第34-35页 |
| ·棋盘式道路格局 | 第35-36页 |
| ·传统的建筑格局 | 第36-42页 |
| ·外部山水格局 | 第42-44页 |
| 4 当代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分析 | 第44-58页 |
| ·当代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构成 | 第44-51页 |
| ·现存平面形态 | 第44-45页 |
| ·现存道路格局 | 第45-46页 |
| ·现存建筑格局 | 第46-51页 |
| ·现存山水格局 | 第51页 |
| ·当代老城区空间形态存在问题 | 第51-55页 |
| ·平面形态消失 | 第51-52页 |
| ·道路形态不完整 | 第52-53页 |
| ·传统建筑保护不力 | 第53-55页 |
| ·外部水系环境同老城割裂 | 第55页 |
| ·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5-58页 |
| ·对古城保护认识不足 | 第55-56页 |
| ·整体动态保护缺乏 | 第56页 |
| ·混乱不良的更新模式 | 第56-58页 |
| 5 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保护思路和方法 | 第58-77页 |
| ·确定老城区保护思路 | 第58-60页 |
| ·老城区的原真性保护 | 第58-59页 |
| ·老城区的整体协调保护 | 第59页 |
| ·老城区的动态性保护 | 第59-60页 |
| ·老城区空间形态的整合与重构 | 第60-75页 |
| ·修复平面形态 | 第60-64页 |
| ·修复城墙遗址 | 第61-62页 |
| ·控制城墙遗址周边环境 | 第62-63页 |
| ·复建城门 | 第63页 |
| ·重构护城河 | 第63-64页 |
| ·整合传统街道形态 | 第64-68页 |
| ·保留传统道路骨架 | 第65-66页 |
| ·控制道路尺度 | 第66-67页 |
| ·重塑传统街巷空间 | 第67页 |
| ·延续街道肌理 | 第67-68页 |
| ·分类整治建筑格局 | 第68-74页 |
| ·整治传统风貌保存完整的建筑 | 第68-70页 |
| ·整治传统风貌保存不完整的建筑 | 第70-71页 |
| ·整治传统风貌消失的建筑 | 第71-72页 |
| ·复建已消失的传统建筑 | 第72页 |
| ·控制新建建筑 | 第72-74页 |
| ·加强汤河与老城区的联系 | 第74-75页 |
| ·汤阴县老城区空间形态保护的意义 | 第75-7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页 |
| 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