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伯《钢琴奏鸣曲》(OP.26)的创作与演奏
目录 | 第1-5页 |
谱例列表 | 第5-7页 |
图示列表 | 第7-8页 |
论文提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10-14页 |
一、拟定此论题的原因与文章的构思与布局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布局 | 第12页 |
二、巴伯的生平和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简介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巴伯《钢琴奏鸣曲》的音乐本体分析 | 第14-42页 |
一、统一贯穿的动机 | 第14-19页 |
(一) 五个动机在第一乐章的展开 | 第16-18页 |
(二) 动机1在整部奏鸣曲中的贯穿 | 第18-19页 |
二、多样化的调性结合 | 第19-26页 |
(一) 多重调性 | 第20-23页 |
(二) 多样化的调性布局 | 第23-26页 |
1、多样化的调性结合 | 第23-24页 |
2、和声功能弱化 | 第24-26页 |
三、“警句式”的十二音序列 | 第26-32页 |
(一) “警句”的特征 | 第27-28页 |
(二) 由“警句”所构成的固定低音 | 第28-30页 |
(三) 由“警句”构成的新主题 | 第30-31页 |
(四) 十二音的原型及其生成方式 | 第31-32页 |
四、“三位一体”的复调呈现 | 第32-37页 |
五、多变的节奏 | 第37-41页 |
(一) 由频繁变化节拍而构成的复杂节奏 | 第38-39页 |
(二) 赫米奥拉节奏(Hemiola) | 第39-40页 |
(三) 节奏重音与节拍重音交错 | 第40-41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巴伯《钢琴奏鸣曲》的演奏 | 第42-47页 |
一、演奏上突出动机1的重要性 | 第42-43页 |
二、对位、和声的协调性演奏 | 第43页 |
三、复杂节奏的演奏 | 第43-44页 |
四、保持音踏板(中踏板) | 第44-45页 |
五、演奏中其他要注意的问题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