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浏览器安全技术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OP browser | 第11-12页 |
·Chrome | 第12-13页 |
·IE8 和LCIE | 第13页 |
·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4-16页 |
2 相关技术 | 第16-23页 |
·多进程软件模型 | 第16-17页 |
·线程和单进程多线程软件模型 | 第16-17页 |
·多进程软件模型的优势 | 第17页 |
·Sandbox 技术 | 第17-21页 |
·权限访问控制技术 | 第18-19页 |
·访问拦截技术 | 第19-21页 |
·虚拟CPU 技术 | 第21页 |
·SafeBrowsing 技术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系统设计 | 第23-30页 |
·基于IE 内核安全浏览器的整体架构 | 第23-25页 |
·安全浏览器整体架构 | 第23-24页 |
·安全浏览器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 | 第24-25页 |
·安全浏览器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 | 第25页 |
·多进程结构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 第25-27页 |
·Sandbox 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 第27-28页 |
·SafeBrowsing 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多进程结构在安全浏览器中的实现 | 第30-40页 |
·单进程的IE6 内核浏览器 | 第30-31页 |
·基于IE6 内核的多进程架构 | 第31-35页 |
·多进程通讯机制 | 第31-32页 |
·多进程通讯的建立 | 第32-33页 |
·多进程通讯的数据格式 | 第33-35页 |
·多进程通讯的其他注意事项 | 第35页 |
·多进程结构需要接管的功能集 | 第35-39页 |
·多进程程序的用户界面 | 第35-36页 |
·多进程程序的Cookie 读写 | 第36-38页 |
·多进程程序的Cache 读写 | 第38-39页 |
·多进程架构的局限性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5 Sandbox 技术在安全浏览器中的实现 | 第40-47页 |
·Sandbox 的技术原理 | 第40-41页 |
·运用Detours 实现访问拦截 | 第41-43页 |
·二进制函数的拦截过程 | 第41-42页 |
·Detours 的原理 | 第42页 |
·Detours 的使用 | 第42-43页 |
·访问拦截对加载DLL 的监控 | 第43-44页 |
·LoadLibrary 控制引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44-45页 |
·访问拦截对文件操作的监控 | 第45-46页 |
·Sandbox 技术的局限性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SafeBrowsing 技术在安全浏览器中的实现 | 第47-62页 |
·传统防护软件实现细节 | 第47-48页 |
·SafeBrowsing 技术系统实现 | 第48-50页 |
·SafeBrowsing 技术和传统防杀技术的异同 | 第48-49页 |
·SafeBrowsing 技术的工作步骤 | 第49-50页 |
·SafeBrowsing 技术中监听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50-57页 |
·IE 内核的接口方式和事件监听机制 | 第50-52页 |
·页面访问请求监听的实现 | 第52-53页 |
·下载请求监听的实现 | 第53-57页 |
·SafeBrowsing 技术中检查模块的具体实现 | 第57-61页 |
·跨进程通讯子模块的实现细节 | 第57-58页 |
·本地数据匹配模块的实现细节 | 第58-61页 |
·云查询模块的使用 | 第61页 |
·SafeBrowsing 技术的局限性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7 安全浏览器的测试与验证 | 第62-77页 |
·安全浏览器的验证框架 | 第62-64页 |
·安全浏览器的DLL 加载防护测试 | 第64-66页 |
·安全浏览器的网址访问测试 | 第66-70页 |
·安全浏览器的网址访问拦截钓鱼网站测试 | 第67-68页 |
·安全浏览器的网址访问拦截挂马恶意网站测试 | 第68-70页 |
·安全浏览器下载测试 | 第70-75页 |
·普通HTTP 测试 | 第70-72页 |
·BT 下载测试 | 第72-75页 |
·安全浏览器的使用性验证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8 结束语 | 第77-79页 |
·安全浏览器应用情况说明 | 第77页 |
·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