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水火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现状 | 第13-15页 |
| ·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调度现状 | 第15-19页 |
| ·节能调度模式综述 | 第15-16页 |
| ·节能调度机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节能调度优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水火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算法现状 | 第19-24页 |
| ·大系统分解协调算法 | 第19-20页 |
| ·混合整数规划 | 第20-21页 |
| ·动态规划 | 第21页 |
| ·内点法 | 第21-22页 |
| ·人工智能技术 | 第22-23页 |
| ·群体智能算法 | 第23-24页 |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24-2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 第2章 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运行理论分析 | 第27-47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水电站运行特性 | 第27-38页 |
| ·水电站水电转换特性 | 第27-35页 |
| ·水电站运行特性 | 第35-38页 |
| ·梯级水电站运行特性 | 第38-40页 |
| ·梯级水电站耦合特性 | 第38-39页 |
| ·梯级水电站制约特性 | 第39页 |
| ·梯级水电站弃水特性 | 第39-40页 |
| ·火电厂运行特性 | 第40-42页 |
| ·火电厂耗燃料特性 | 第40-41页 |
| ·火电机组机动特性 | 第41-42页 |
| ·水火电力系统联合运行特性 | 第42-45页 |
| ·水火电力系统间的互动特性 | 第42-43页 |
| ·负荷特性对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运行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电网对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运行的影响 | 第45页 |
| ·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运行策略分析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3章 仿电磁学算法 | 第47-69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基本仿电磁学算法 | 第48-54页 |
| ·算法物理学依据 | 第48-50页 |
| ·算法理论框架 | 第50页 |
| ·算法核心步骤实现策略 | 第50-54页 |
| ·仿电磁学算法运行机制分析 | 第54-57页 |
| ·算法搜索策略分析 | 第54-55页 |
| ·算法计算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 ·仿电磁学算法的改进 | 第57-68页 |
| ·算法的改进策略 | 第57-60页 |
| ·改进算法的计算性能分析 | 第60-66页 |
| ·改进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4章 水火电力系统单目标节能调度模型与优化方法 | 第69-97页 |
| ·引言 | 第69-70页 |
| ·水电站运行协调条件 | 第70-78页 |
| ·运行协调条件的构建 | 第70-72页 |
| ·运行协调条件的作用分析 | 第72-78页 |
| ·水火电力系统单目标节能调度数学模型 | 第78-83页 |
| ·建模思路 | 第78-79页 |
| ·水电站动态弃水数学模型 | 第79-81页 |
| ·采用动态弃水策略的水火电力系统节能调度模型 | 第81-83页 |
| ·节能调度模型求解的混合仿电磁学算法 | 第83-86页 |
| ·遗传仿电磁学算法 | 第83-84页 |
| ·基于遗传仿电磁学算法的节能调度模型求解 | 第84-86页 |
| ·实例应用 | 第86-96页 |
| ·算例描述 | 第86-87页 |
| ·节能调度模型的优化结果分析 | 第87-93页 |
| ·遗传仿电磁学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93-96页 |
| ·小结 | 第96-97页 |
| 第5章 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节能调度模型与优化方法 | 第97-116页 |
| ·引言 | 第97-98页 |
| ·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节能调度模型 | 第98-102页 |
| ·建模思路 | 第98-99页 |
| ·水火电力系统多目标节能调度模型 | 第99-102页 |
| ·多目标节能调度模型求解的仿电磁学算法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102-112页 |
|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 | 第102-103页 |
| ·数据包络分析基础理论 | 第103-107页 |
| ·基于仿电磁学算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的多目标节能调度模型求解 | 第107-112页 |
| ·实例应用 | 第112-115页 |
| ·算例描述 | 第112页 |
| ·算例分析 | 第112-115页 |
| ·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6-118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31页 |
| 附录A 广西500kV电网网损计算的B系数法 | 第131-134页 |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第134-135页 |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 第135-136页 |
| 附录D 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相关章节的对应表 | 第136-137页 |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