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论文--光合作用、碳素同化作用论文

两种短命植物与典型的C3和C4植物在结构及光合关键酶定位方面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1页
英文缩略语第11-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29页
 第一章 C_3与C_4植物光合作用代谢途径研究进展第12-21页
  1. C_3与C_4植物的概念第12-13页
  2. C_3与C_4植物的区别第13-16页
   ·C_3与C_4植物的解剖特征第13页
   ·C_3与C_4植物的生理特征第13-16页
     ·C_3与C_4 植物固定CO_2的羧化酶不同第13-15页
     ·C_3与C_4植物CO_2补偿点不同第15页
     ·C_3与C_4植物的光呼吸速率不同第15-16页
  3. 判断C_3与C_4植物光合作用途径的方法第16-18页
   ·形态解剖法第16页
   ·稳定性碳同位素方法第16-17页
   ·酶学研究第17页
   ·~(14)CO_2 示踪第17-18页
  4. C_3与C_4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5. 展望第19-21页
 第二章 早春短命植物研究进展第21-28页
  1. 早春短命植物生物学特性第21-22页
   ·早春短命植物生活史第21-22页
   ·早春短命植物的地理分布第22页
  2. 新疆早春短命植物的生物学意义第22-25页
   ·群落学意义第23页
   ·资源价值第23-25页
  3. 早春短命植物研究现状第25-26页
  4. 新疆早春短命植物的研究前景第26-28页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8-29页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第29-67页
 第一章 独行菜、东方旱麦草种子萌发特性及生物量初探第29-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1页
     ·东方旱麦草、独行菜种子萌发第30页
     ·独行菜生长特性及结实性分析第30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0-31页
  2. 实验结果第31-34页
   ·不同条件下的种子萌发特性第31-32页
   ·不同生境下独行菜的分布特点第32-33页
   ·东方旱麦草的自然分布及其生物量第33-34页
  3. 讨论第34-36页
   ·短命植物种子萌发特性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第34页
   ·短命植物结实率及生物量与生态适应性的关系第34-36页
 第二章 短命植物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研究第36-5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7-41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植物材料第37页
     ·实验试剂第37页
     ·实验仪器第37-38页
   ·实验方法第38-41页
     ·制作石蜡切片第38-39页
     ·制作超薄切片第39-41页
  2. 结果第41-46页
   ·显微结构比较第41-43页
   ·超微结构比较第43-46页
  3. 讨论第46-51页
   ·短命植物的生理特性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的关系第46-48页
   ·短命植物的生理特性与高光效的关系第48-51页
     ·结实率第48-49页
     ·叶片解剖结构第49页
     ·维管束鞘“花环结构”第49-51页
 第三章 短命植物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免疫组化定位第51-6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52-56页
   ·材料和试剂第52页
     ·实验材料第52页
     ·主要试剂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6页
     ·制备东方旱麦草rbcL 鼠抗血清第52-55页
     ·胶体金技术对 Rubisco 的免疫组化定位第55-56页
  2. 结果第56-64页
   ·东方旱麦草 Rubisco 大亚基——rbcL 基因抗血清的制备第56-62页
     ·rbcL 基因的 PCR 扩增第56页
     ·rbcL 基因克隆载体的鉴定及序列分析第56-59页
     ·rbcL 基因的原核与真核表达第59-61页
     ·抗体检测第61-62页
   ·免疫胶体金定位四种植物中光合作用关键酶第62-64页
  3. 讨论第64-67页
   ·东方旱麦草Rubisco 抗体的制备第64-65页
   ·通过免疫组化定位光合作用关键酶 Rubisco 探讨植物光合作用途径第65-67页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地霉低温脂肪酶的研究
下一篇:塔里木河中游地区群落优势种地下生物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