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磨损状态的磨粒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概述 | 第8-21页 |
·磨损危害的分析 | 第8-9页 |
·磨损状态监测技术 | 第9-19页 |
·设备状态监测法的分类 | 第10-13页 |
·铁谱分析技术 | 第13-19页 |
·铁谱分析技术的工业应用 | 第13-16页 |
·铁谱技术的特点 | 第16-19页 |
·铁谱原理及铁谱仪 | 第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1页 |
第2章 摩擦磨损理论 | 第21-30页 |
·摩擦理论 | 第21-24页 |
·早期摩擦理论 | 第21-23页 |
·现代摩擦理论 | 第23-24页 |
·摩擦的定义和分类 | 第24-26页 |
·摩擦的定义 | 第24-25页 |
·摩擦的分类 | 第25-26页 |
·磨损理论 | 第26-30页 |
·磨损的定义 | 第26-27页 |
·磨损的分类 | 第27-28页 |
·磨损失效过程 | 第28-30页 |
第3章 磨粒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30-49页 |
·油液分析诊断技术概况 | 第30-31页 |
·油液分析技术的分类 | 第31-36页 |
·光谱分析法 | 第31-33页 |
·磁塞分析检测法 | 第33-34页 |
·颗粒计数法(光学型磨粒监测技术) | 第34页 |
·过滤法 | 第34-35页 |
·铁潜分析法 | 第35-36页 |
·取样工况条件 | 第36-37页 |
·铁谱取样技术 | 第37页 |
·取样 | 第37-41页 |
·取样点 | 第38-40页 |
·取样周期 | 第40-41页 |
·油样的处理 | 第41-43页 |
·油样的加热处理 | 第41-42页 |
·油样的浓度稀释和粘度稀释 | 第42-43页 |
·铁谱片的制取 | 第43-49页 |
·铁谱片加热分析法 | 第46-49页 |
第4章 磨损识别与故障诊断 | 第49-72页 |
·磨损机理 | 第49-52页 |
·磨损磨粒的特征分析 | 第52-60页 |
·钢铁磨损颗粒 | 第52-54页 |
·铁的氧化物磨粒 | 第54-55页 |
·润滑油变质及摩擦聚合物磨粒 | 第55-57页 |
·污染物颗粒 | 第57-58页 |
·轴承合金磨屑 | 第58-60页 |
·磨粒的磨损类型 | 第60-67页 |
·正常摩擦磨损颗粒 | 第60-62页 |
·异常摩擦磨损颗粒 | 第62-67页 |
·切削磨损磨粒 | 第62-63页 |
·滚动疲劳磨损磨粒 | 第63-65页 |
·滚动—滑动复合磨损磨粒 | 第65-66页 |
·严重滑动磨损磨粒 | 第66-67页 |
·磨粒的识别特征及形成机理 | 第67-68页 |
·不同磨损阶段谱片的磨粒特征 | 第68-72页 |
·磨合期谱片典型磨粒特征 | 第68-69页 |
·正常磨损期谱片典型磨粒特征 | 第69-70页 |
·异常磨损期谱片典型磨粒特征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磨损判断与应用 | 第72-85页 |
·磨合期(跑合期)阶段 | 第72-75页 |
·稳定磨损期(正常磨损期)阶段 | 第75-79页 |
·剧烈磨损期(异常磨损期)阶段 | 第79-83页 |
·课题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E: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