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页 |
一 刑事质证的涵义与特征 | 第9-13页 |
(一) 刑事质证的涵义 | 第9-12页 |
(二) 刑事质证的特征 | 第12-13页 |
二、刑事质证的价值分析 | 第13-16页 |
(一) 直接价值: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 | 第13-15页 |
(二) 终极价值:公正审判,保护被告人权利 | 第15-16页 |
三、刑事质证中的法律关系 | 第16-25页 |
(一) 刑事质证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17-19页 |
(二) 刑事质证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19-22页 |
(三) 刑事质证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22-24页 |
(四) 刑事质证的例外情况 | 第24-25页 |
四、刑事质证的模式 | 第25-32页 |
(一) 法官主导型质证模式 | 第25-26页 |
(二) 当事人主导型质证模式 | 第26-28页 |
(三) 混合型质证模式 | 第28-29页 |
(四) 中国刑事庭审质证模式及其选择 | 第29-32页 |
五、刑事质证的原则和规则 | 第32-37页 |
(一) 刑事质证的原则 | 第32-34页 |
(二) 刑事质证的规则 | 第34-37页 |
六、我国刑事质证的现状 | 第37-45页 |
(一) 立法上,缺乏对质证制度本身及其相关配套制度的系统性规定 | 第37-43页 |
(二) 司法上,由于立法上的粗疏,使得刑事质证制度缺乏一个有效运行的诉讼环境,刑事质证流于形式 | 第43-45页 |
七、我国刑事质证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45-52页 |
(一) 对刑事质证制度本身作出明确具体地规定 | 第46-48页 |
(二) 对刑事质证相关配套制度作出明确完善地规定 | 第48-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