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内蒙古乌审旗旅游发展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城乡统筹战略的提出 | 第9页 |
| ·旅游业发展 | 第9-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小结 | 第14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4-15页 |
| ·集群理论 | 第15-16页 |
| ·增长极理论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逻辑结构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旅游业发展综述 | 第18-26页 |
| ·旅游业发展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及发挥机理 | 第18-21页 |
| ·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 第18-19页 |
| ·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 第19-20页 |
| ·带动农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 第20页 |
| ·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 第20-21页 |
| ·加强城乡交流,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 第21页 |
|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 第21-26页 |
| ·内在动力机制 | 第21-23页 |
| ·外部动力机制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乌审旗旅游资源现状研究 | 第26-39页 |
| ·乌审旗旅游现状概况 | 第26-29页 |
| ·乌审旗概况 | 第26-27页 |
| ·乌审旗旅游现状 | 第27-29页 |
| ·乌审旗旅游资源 | 第29-35页 |
| ·旅游资源赋存总量与类型体系分析 | 第29-33页 |
|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第33-35页 |
| ·乌审旗周边景区竞争与合作分析 | 第35-36页 |
| ·乌审旗周边的代表性旅游资源 | 第35-36页 |
| ·与周边旅游资源竞争合作分析 | 第36页 |
| ·SWOT分析 | 第36-39页 |
| ·优势 | 第37页 |
| ·劣势 | 第37页 |
| ·机遇 | 第37-38页 |
| ·挑战 | 第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乌审旗旅游业发展研究 | 第39-59页 |
| ·总体策略 | 第39-40页 |
| ·目标 | 第39页 |
| ·发展定位 | 第39页 |
| ·战略策划理念 | 第39-40页 |
| ·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 | 第40-43页 |
| ·旅游空间结构 | 第40-42页 |
| ·旅游区功能定位 | 第42-43页 |
| ·旅游产品规划 | 第43-53页 |
| ·嘎鲁图城镇核心区 | 第43-45页 |
| ·萨拉乌苏旅游区产品项目 | 第45-46页 |
| ·巴图湾生态旅游区产品项目 | 第46-49页 |
| ·红色旅游区产品项目 | 第49页 |
| ·乌审召旅游区产品项目 | 第49-51页 |
| ·游牧文化区产品项目 | 第51-53页 |
| ·节庆活动 | 第53-54页 |
| ·旅游线路设计 | 第54-56页 |
| ·专项旅游游线 | 第54页 |
| ·与周边旅游资源相联系的旅游游线 | 第54-56页 |
| ·旅游形象策划 | 第56-59页 |
| ·策划原则 | 第56页 |
| ·乌审旗整体旅游形象(CIS)策划 | 第56-59页 |
| 第五章 城乡统筹背景下乌审旗旅游发展的着力点 | 第59-67页 |
| ·建立合理的城乡旅游层级结构,区域整合,协作开发 | 第59-60页 |
|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第60-62页 |
| ·突出其反城市性,大力发展草原和沙漠旅游 | 第60-61页 |
| ·加快土地流转 | 第61-62页 |
| ·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观光 | 第62-63页 |
| ·保护与开发并重 | 第63-64页 |
| ·文化保护开发 | 第63-64页 |
| ·运行生态补偿机制 | 第64页 |
| ·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延伸产业链 | 第64-65页 |
| ·促进旅游商品销售 | 第64-65页 |
| ·大力发展农牧加工产业,发挥乡镇企业龙头作用 | 第65页 |
| ·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第65-67页 |
| ·加强以交通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65页 |
| ·制定倾斜政策,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旅游开发 | 第65-66页 |
| ·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第66页 |
| ·健全法律法规,做好市场监管工作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7-69页 |
| ·基本结论 | 第67页 |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67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