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实施碳税的制度构想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有关碳税的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文献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 | 第15-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页 |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2. 碳税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 第19-26页 |
·碳税概念的内涵 | 第19-20页 |
·碳税的基本概念 | 第19页 |
·碳税的分类 | 第19-20页 |
·碳税概念的外延 | 第20-21页 |
·碳税征收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1-22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23页 |
·双重红利理论 | 第23-26页 |
3. 碳税在国外的实践及政策效应评析 | 第26-40页 |
·国外碳税制度的缘起 | 第26-27页 |
·国外碳税制度的实践与评价 | 第27-31页 |
·普遍采用混合征收方式 | 第27页 |
·税率的确定体现差异性和渐进性 | 第27-29页 |
·征税环节以"下游"为主 | 第29页 |
·注重优惠政策 | 第29-30页 |
·收入的使用推行"税收中性"原则 | 第30-31页 |
·碳税的作用 | 第31-36页 |
·碳税的环境效应 | 第31-32页 |
·碳税的经济效应 | 第32-34页 |
·碳税的社会效应 | 第34-36页 |
·国外碳税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40页 |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税种设计充分体现国情 | 第36页 |
·建立碳税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第36-37页 |
·健全的市场体系是碳税发挥作用的前提 | 第37-38页 |
·实施税收收入转移促进"双重红利" | 第38页 |
·注重对工业企业竞争力的保护 | 第38-40页 |
4. 我国实行碳税制度的背景分析 | 第40-45页 |
·我国能源消费情况 | 第40-41页 |
·我国与能源消费有关的环境问题 | 第41-42页 |
·我国碳减排面临的国际压力 | 第42页 |
·我国现行碳减排相关的税费制度及评析 | 第42-45页 |
·我国现行碳减排相关税费制度介绍 | 第42-43页 |
·我国现行碳减排制度评析 | 第43-45页 |
5. 我国实施碳税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45-62页 |
·碳税制度实施的策略分析 | 第45-48页 |
·碳税制度实施的目标 | 第45页 |
·碳税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 | 第45-47页 |
·碳税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 | 第47-48页 |
·碳税制度实施的总体思路 | 第48-50页 |
·开征的经济条件 | 第48页 |
·碳税开征的实施路线 | 第48-50页 |
·碳税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50-56页 |
·征税范围和对象 | 第50-51页 |
·计税依据 | 第51-52页 |
·征收环节的选择 | 第52页 |
·税率的确定 | 第52-54页 |
·税收优惠 | 第54-55页 |
·税收征管 | 第55页 |
·税收收入的使用 | 第55-56页 |
·碳税制度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及解决的途径 | 第56-62页 |
·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 第57-58页 |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风险 | 第58页 |
·国民经济关键部门的缩产 | 第58-59页 |
·碳税制度实施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