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导论 | 第13-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三、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四、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1. 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界定 | 第18-25页 |
·民间借贷利率管制:高利贷 | 第18-22页 |
·利息与高利贷的界定 | 第18-20页 |
·我国民间高利贷的法律界定与管制路径现状 | 第20-22页 |
·民间借贷利率管制和"民间金融" | 第22-25页 |
·民间金融的界定 | 第22-24页 |
·借贷利率管制对民间金融的影响 | 第24-25页 |
2. 农业社会语境下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演化 | 第25-35页 |
·域外古代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演化 | 第25-30页 |
·前罗马时期利率管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以色列 | 第25-27页 |
·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利息管制 | 第27-28页 |
·教会时期利率管制 | 第28-30页 |
·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管制的演化 | 第30-32页 |
·中外农业社会民间利率管制的比较分析:制度的形成因素 | 第32-35页 |
·思想因素 | 第32-33页 |
·经济因素:以土地为中心 | 第33-34页 |
·社会结构 | 第34-35页 |
3. 农业社会民间利率管制的目标与哲学基础 | 第35-41页 |
·农业社会民间利率管制的目标:基于宗教的分析 | 第35-38页 |
·罗马天主教 | 第35-36页 |
·伊斯兰教 | 第36-38页 |
·农业社会民间利率管制的哲学基础之争:亚当斯密与边沁 | 第38-40页 |
·一个结论:道德的失效与功利的胜利? | 第40-41页 |
4. 现代工业社会语境下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比较研究 | 第41-49页 |
·美国:行政规则管制的思路的代表 | 第41-45页 |
·德国:民事司法调整判决的主观自由裁量思路 | 第45-46页 |
·第三种思路:在规则与判决之间 | 第46-47页 |
·民间利率管制的发展趋势 | 第47-49页 |
5. 现代工业社会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经济学基础:管制与竞争 | 第49-54页 |
·支持借贷利率管制的观点 | 第49-50页 |
·放开借贷利率管制的观点 | 第50-54页 |
6. 我国民发[1991]21号为中心的民间利率管制政策之检讨 | 第54-61页 |
·民发[1991]21号的司法认定实证分析 | 第54-57页 |
·民发[1991]21号司法认定的社会外部性效应 | 第57-59页 |
·民发[1991]21号成因与路径依赖 | 第59-61页 |
7.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管制的进路重构——以促进民间金融发展竞争为中心 | 第61-65页 |
·认识利率的本质,摒弃对利率的纯道德的谴责 | 第61-62页 |
·放弃司法事后管制,确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民间利率管制主体 | 第62页 |
·利率管制进路——分类管制与市场准入的配合 | 第62-64页 |
·生产性借贷:放贷人准入与利率管制 | 第62-63页 |
·消费性借贷:严格控制利率 | 第63页 |
·公益小额借贷:低息或无息 | 第63-64页 |
·利率管制弹性机制的形成:规则与标准的平衡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