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劳动者辞职权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劳动者辞职权理论概述第11-21页
 (一) 辞职权的基本内涵第11页
 (二) 辞职权的价值意义第11-15页
  1. 辞职权是劳动者择业自由的重要保障第12-13页
  2. 辞职权有利于劳动力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第13-14页
  3. 辞职权受弱者保护理论的影响而产生第14-15页
 (三) 辞职权的类型第15-21页
  1. 辞职相关法律概念解析第15-16页
  2. 辞职权的分类第16-21页
二、劳动者辞职权的立法考察第21-29页
 (一) 我国关于辞职权的立法沿革第21-23页
 (二) 主要工业化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辞职权的规定第23-27页
 (三) 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辞职权制度的启示第27-29页
  1. 辞职权大都只适用于无定期限劳动合同第27-28页
  2. 对劳动者预告辞职的预告期进行详细区分第28-29页
  3. 关于劳动者辞职的法律后果的规定比较详尽第29页
三、我国劳动者辞职权存在的制度困境第29-40页
 (一) 对“辞职权制度与合同法原则冲突”之观点的评析第29-31页
  1. 现行立法与合同信守原则的关系第29-30页
  2. 现行立法与合同法公平原则的关系第30-31页
 (二) 辞职权的适用范围之争第31-34页
  1. 辞职权适用的合同类型第31-32页
  2. 辞职权是否适用于所有劳动者第32-34页
 (三) 劳动者行使辞职权的法律后果第34-39页
  1. 依法预告辞职行为的法律性质第34-35页
  2. 合法离职的法律后果第35-37页
  3. 劳动者违法辞职的法律后果第37-39页
 (四) 劳动者行使辞职权遭遇的现实困境第39-40页
  1. 劳动者辞职常遭到用人单位阻挠第39页
  2. 劳动者辞职是否受“弃权条款”的制约第39-40页
四、完善我国辞职权法律制度的建议第40-50页
 (一) 倾斜保护理论的矫正第40-41页
 (二) 劳动者分层建议和预告期的调整第41-43页
 (三) 预告辞职权适用合同范围的协调第43-45页
 (四) 即时辞职权制度的完善第45-46页
  1. 被迫辞职的经济补偿问题第45页
  2. 将“非根本违约”理论引入即时辞职权制度第45-46页
 (五) 完善劳动行使辞职权法律后果的规定第46-49页
  1. 合法离职的法律后果探讨第46-47页
  2.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第47-49页
 (六) 辞职权行使及救济程序的完善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RHIC低能区双质子关联函数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