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35页
   ·选题背景第15-17页
     ·农村优质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第15页
     ·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第15-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8页
     ·老年人、老年劳动力第18-20页
       ·老年人第18页
       ·老年劳动力第18-20页
     ·家庭、农户、农民第20-27页
       ·家庭、农户及农户假设第20-24页
       ·农民及农民行为假设第24-27页
     ·劳动供给第27-28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8-30页
     ·国外研究述评第28-29页
     ·国内研究述评第29-30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0-32页
     ·主要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0-31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31-32页
   ·研究使用的主要资料第32-33页
     ·农户抽样调查资料第32-33页
     ·统计年鉴资料第33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3-35页
第二章 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历史回顾第35-56页
   ·中国人口增长与老龄化第35-42页
     ·中国人口增长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第35-36页
     ·中国老龄化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第36页
     ·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对农村老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第36-38页
     ·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及对农村家庭和老人劳动参与的影响第38-42页
   ·中国劳动就业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第42-50页
     ·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变迁第42-46页
       ·传统劳动就业制度建立与歧视性城乡劳动就业体制的形成第43-44页
       ·现代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歧视性城乡劳动就业制度的逐渐消除第44-46页
     ·养老保障体制改革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变迁第46-50页
       ·改革开放前传统社保制度建立与二元化城乡养老保障体制的形成第46-47页
       ·改革开放后现代社保体制改革与城乡养老保障体制的统筹发展第47-50页
   ·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变化趋势第50-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国外老人劳动供给的回顾与比较第56-75页
   ·发达国家老人劳动供给经验回顾第56-64页
     ·美国经验第56-59页
       ·美国老年人口就业现状及变化趋势第56-57页
       ·美国老年人口就业特征第57-58页
       ·美国老年人就业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58-59页
       ·美国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社会经济影响第59页
     ·日本经验第59-64页
       ·日本老年人口就业现状及变化趋势第59-60页
       ·日本老年人口就业特征第60-62页
       ·日本老年人就业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62-63页
       ·日本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社会经济影响第63-64页
   ·发展中国家老人劳动供给经验回顾第64-70页
     ·巴西经验第64-67页
       ·巴西老年人口就业现状及变化趋势第64页
       ·巴西老年人口就业特征第64-66页
       ·巴西老人劳动退出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66-67页
       ·巴西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社会经济影响第67页
     ·印度经验第67-70页
       ·印度老年人口就业现状、特征及变化趋势第67-69页
       ·印度老年人就业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第69页
       ·印度老年人劳动参与的社会经济影响第69-70页
   ·发展中国家老人劳动供给规律的比较与启示第70-74页
     ·发展中国家老人劳动供给的主要决定因素第70-73页
       ·经济收入第70-71页
       ·健康与教育第71-72页
       ·配偶与家庭第72页
       ·其它因素第72-73页
     ·发展中国家老人劳动供给工资弹性第73-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理论分析第75-101页
   ·家庭模型与劳动供给第76-92页
     ·一般家庭模型与劳动供给第76-83页
       ·一般家庭模型的分类与发展第76-77页
       ·一般家庭模型的比较与述评第77-83页
     ·农业家庭模型与劳动供给第83-92页
       ·农业家庭基础模型与家庭资源配置第83-86页
       ·农业家庭基础模型图解第86-87页
       ·农业家庭模型的若干拓展第87-92页
   ·中国农业家庭模型与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理论分析第92-100页
     ·中国农业家庭与家庭决策行为的基本特征第92-96页
       ·伦理家庭、互惠家庭、经济理性家庭的杂合第92-93页
       ·权力角力、劳动分工、福利分配及其演变第93-94页
       ·内部冲突、大家庭解体与再融合第94-95页
       ·市场发育、交易行为、家庭决策及其影响第95-96页
     ·农业家庭最优决策与老人劳动供给函数分析第96-100页
   ·小结第100-101页
第五章 中国农村老人及劳动参与状况分析第101-121页
   ·数据及基本统计特征第101-106页
     ·样本遴选思路与方法第101-102页
     ·数据基本统计特征第102-106页
       ·农村社区城市化速度较快第102-103页
       ·农村家庭人口结构性转变明显第103-106页
       ·农村家庭收入结构优化第106页
   ·农村老年人口学特征第106-113页
     ·低龄老人占主体,高龄化趋势显著第107页
     ·在婚比例高,性别差别大第107页
     ·老人户主比例高第107-108页
     ·老人共居比例高第108-112页
     ·老人受教育状况逐步改善第112-113页
   ·时间配置和劳动参与第113-119页
     ·个体时间配置及变化第114-115页
     ·劳动参与及其变化第115-116页
     ·职业分布及其变化第116-117页
     ·农村老人生活安排与劳动参与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实证分析第121-168页
   ·非市场劳动及其处理技术第121-124页
     ·老人劳动的分类第121-122页
     ·农户决策的不可分性第122-123页
     ·内生性影子工资率的处理第123-124页
       ·工具变量选择第123页
       ·边际生产率的处理第123-124页
   ·老人劳动供的计量经济模型及估计技术第124-126页
     ·计量经济模型设定第124-126页
     ·非平衡面板数据及其估计第126页
   ·老人劳动供函数估计第126-153页
     ·变量定义第126-128页
     ·变量主要统计特征及解析第128-137页
       ·个体特征变量第128-130页
       ·家庭特征变量第130-131页
       ·村级特征变量第131-132页
       ·因变量、内生变量及其关系第132页
       ·工具变量第132页
       ·样本分布第132-137页
     ·工资性劳动供给函数估计及分析第137-144页
       ·影子工资率对老人工资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第137-138页
       ·个体特征对老人工资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第138-139页
       ·家庭特征对老人工资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第139-140页
       ·社区特征对老人工资性劳动供给的影响第140页
       ·工资性劳动内生影子工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40-141页
       ·工资性劳动供给函数的诊断分析第141-144页
     ·家庭农业劳动供给函数估计及分析第144-149页
       ·影子工资率第144页
       ·个体特征变量第144-145页
       ·家庭特征变量第145页
       ·社区特征变量第145-146页
       ·内生农业影子工资率决定第146-149页
     ·非农经营劳动供给函数估计及分析第149-153页
       ·影子工资率第149页
       ·个体特征变量第149-150页
       ·社区特征变量第150页
       ·内生影子工资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150-153页
   ·老人劳动参与函数分析第153-166页
     ·主要变量定义及解释第153-155页
     ·老人劳动参与决策估计及分析第155-161页
     ·老人劳动参与率估算及其趋势分析第161-163页
     ·劳动参与对老人福利的影响第163-166页
   ·小结第166-168页
第七章 结论性评述第168-172页
   ·研究结论第168-169页
   ·政策启示第169-170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作者简介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下一篇: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研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