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导言第13-27页
   ·选题缘起第13-14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6-21页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第16-17页
     ·国内农民工权益保护研究第17-21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1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26页
     ·研究思路第21-23页
     ·研究方法第23-26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26-27页
第二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相关理论基础第27-56页
   ·几个基本概念的新拓展第27-41页
     ·复杂的“农民”第27-29页
     ·多重意蕴的工人和市民第29-32页
     ·农民工是理性的弱势群体第32-39页
     ·以权利为核心的权益第39-41页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理论参照第41-48页
     ·权利理论第42-43页
     ·正义理论第43-44页
     ·需求理论第44-45页
     ·政府职能理论第45-47页
     ·道家哲学思想第47-48页
   ·农民工权益层次的构成第48-54页
     ·就业生存权益第49-50页
     ·安全保障权益第50-51页
     ·政治尊严权益第51-53页
     ·发展与自我实现权益第53-54页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主体第54-55页
   ·本论文总体脉络第55-56页
第三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第56-110页
   ·就业生存权益第56-76页
     ·平等就业权:地方政策隐性歧视第56-62页
     ·劳动权:工资低构成核心权益残缺第62-72页
     ·职业安全权:被虚化的权利第72-76页
   ·安全保障权益:城乡之间的徘徊第76-84页
     ·社会保障权益:矛盾与无为第76-80页
     ·土地权益:基本得到保护第80-81页
     ·家庭平安权与性权利:无奈的自我调节与克制第81-84页
   ·政治尊严权益:漫长的道路第84-100页
     ·人格尊严权:歧视与改善第84-93页
     ·政治权益:望而不得第93-100页
   ·发展与自我实现权益:公共服务不足第100-110页
     ·农民工的发展目标:多层次共存第101-103页
     ·农民工发展条件:提供公共服务第103-105页
     ·农民工获得主要公共服务的状况第105-110页
第四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影响因素分析第110-137页
   ·法律是影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制度因素第110-115页
     ·《宪法》:计划经济思想消解农民工权利自救第110-113页
     ·《劳动法》、《就业促进法》规定存在局限第113-115页
   ·政府是影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组织因素第115-122页
     ·农民工权益保护在政府职责序列中比重弱小第115-117页
     ·招商市场资源稀缺性导致政府监管企业不力第117-118页
     ·转型期的政府向农民工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足第118-122页
   ·市场是影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经济因素第122-125页
     ·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空间小制约农民工工资水平第122-123页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农民工劳动权受损第123页
     ·中小型私营企业欠缺维护工人权益的人性化管理第123-125页
   ·NGO、市民和媒体是影响农民工维权的社会因素第125-131页
     ·NGO保护农民工权益力量弱小第126-128页
     ·市民具有身份优越感排斥农民工第128-129页
     ·媒体负面描述消解维权氛围第129-131页
   ·自身状况是影响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内在因素第131-137页
     ·农民工就业弱势不利于维权第131-134页
     ·乡村无讼观念削弱维权效果第134-137页
第五章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第137-169页
   ·“顺应自然”的渐进性保护思路和原则第137-142页
     ·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渐进层级分析第137-141页
     ·“道法自然”渐进保护农民工权益第141-142页
   ·完善法律为保护农民工权益奠定制度基础第142-149页
     ·《宪法》构筑无差别正义和包容性正义的前瞻视野第142-146页
     ·完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拓宽反就业歧视范围第146-147页
     ·修订《工会法》《社团管理条例》维护农民工结社权第147-149页
   ·强化政府职能保护农民工权益第149-158页
     ·发挥经济职能首先保证农民工就业与生存空间第149-150页
     ·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保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第150-151页
     ·强化监管企业职能和允许农民工权利自我救济第151-154页
     ·注重服务职能维护农民工发展权和安全保障权第154-156页
     ·创新选举和其他参政制度保护农民工政治权益第156-158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主动维护农民工权益第158-160页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主动维护农民工权益第158-159页
     ·以人性化的科学管理创造农民工发展平台第159-160页
   ·发挥公民社会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第160-165页
     ·NGO提升能力帮助农民工自组织化维权第160-162页
     ·媒体报道公共新闻推动农民工权益保护第162-165页
   ·农民工树立现代人观念积极保护权益第165-169页
     ·强大社会资本存量拓宽维权的渠道第166页
     ·培养法律和契约意识促使主动维权第166-167页
     ·注重获取信息和知识壮大自身能量第167-169页
结语第169-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7页
附录第177-184页
 1、 关于农民工的调查问卷第177-181页
 2、 关于城镇居民的调查问卷第181-182页
 3、 对农民工的访谈提纲第182-183页
 4、 专家打分表第183-184页
致谢第184-185页
作者简介第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小企业对孟加拉国农村贫困妇女生计资产影响研究
下一篇:中国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