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关键技术与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 ·同步辐射与光束线技术 | 第13-29页 |
| ·同步辐射概述 | 第13-16页 |
| ·上海光源(SSRF)简介 | 第16-18页 |
| ·同步辐射光束线技术 | 第18-20页 |
| ·束线单色器技术 | 第20-2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29-31页 |
|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31-33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1-33页 |
| 第2章 SSRF 软 X 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 | 第33-43页 |
| ·科学目标与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光束线设计技术指标 | 第34页 |
| ·束线光学设计 | 第34-36页 |
| ·光源特性 | 第34-35页 |
| ·束线光学设置 | 第35-36页 |
| ·束线主要光学部件 | 第36-38页 |
| ·准直镜 | 第36页 |
| ·单色器 | 第36-38页 |
| ·聚焦镜 | 第38页 |
| ·束线光学性能模拟 | 第38-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3章 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机械精度分析 | 第43-67页 |
| ·单色器设计 | 第43-58页 |
| ·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 ·光学放大倍数C ff | 第44-46页 |
| ·单色器总体设计要求 | 第46-47页 |
| ·单色器设计方案 | 第47-49页 |
| ·单色器结构参数 | 第49-58页 |
| ·单色器转角精度分析 | 第58-61页 |
| ·转角精度与能量分辨能力的关系 | 第59-60页 |
| ·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 ·谱学显微光束线光斑水平漂移分析 | 第61-65页 |
| ·影响光斑水平漂移主要因素 | 第61-64页 |
| ·误差分配 | 第64-65页 |
| ·单色器结构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4章 光学元件热缓释技术研究 | 第67-87页 |
| ·同步辐射光源热负载 | 第67-70页 |
| ·弯转磁铁(BM) | 第67-68页 |
| ·插入件(扭摆器、波荡器) | 第68-70页 |
| ·高热负载对光学元件的影响 | 第70-77页 |
| ·高热负载对单色器的影响 | 第70-72页 |
| ·高热负载热缓释技术 | 第72-77页 |
| ·热分析基础 | 第77-80页 |
| ·传热学基础理论 | 第77页 |
| ·热传递方式 | 第77-78页 |
| ·热传导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 第78-80页 |
| ·对流换热系数 | 第80页 |
| ·SSRF 变包含角平面光栅单色器光学元件热分析 | 第80-85页 |
| ·ANSY 软件在同步辐射领域的中应用 | 第81-82页 |
| ·平面镜表面热功率计算 | 第82-83页 |
| ·冷却结构及热分析结果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5章 单色器性能检测方法研究 | 第87-107页 |
| ·小角度光学检测方法 | 第87-92页 |
| ·单色器转角精度的检测 | 第92-98页 |
| ·检测原理及方法 | 第92-94页 |
| ·检测装置 | 第94-96页 |
| ·检测结果 | 第96-98页 |
| ·波长扫描机构转角重复精度的检测 | 第98-100页 |
| ·检测原理及方法 | 第98-99页 |
| ·检测结果 | 第99-100页 |
| ·光斑水平漂移的检测 | 第100-101页 |
| ·检测原理及方法 | 第100-101页 |
| ·检测结果 | 第101页 |
| ·光栅切换机构重复精度的检测 | 第101-103页 |
| ·检测原理及方法 | 第101-102页 |
| ·检测结果 | 第102-103页 |
| ·束线整体性能测试结果 | 第103-104页 |
| ·能量分辨能力 | 第103页 |
| ·样品处光通量 | 第103-10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4-107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07页 |
| ·课题发展趋势 | 第107-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7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17-119页 |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119-121页 |
| 致谢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