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 ·阻燃剂的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我国阻燃剂的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 ·阻燃剂的概述 | 第13-14页 |
| ·溴系阻燃剂 | 第14-17页 |
| ·溴系阻燃剂研究发展 | 第14页 |
| ·溴系阻燃剂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溴系阻燃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17-20页 |
| ·“二噁英”问题 | 第18-19页 |
| ·烟雾及毒气问题 | 第19页 |
| ·解决溴系阻燃剂缺点的主要办法 | 第19-20页 |
| ·溴系阻燃剂的发展前景 | 第20-22页 |
| ·溴系阻燃剂的的阻燃机理 | 第22-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其内容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十溴二苯乙烷合成路线讨论 | 第25-31页 |
| ·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研究现状 | 第25页 |
| ·1,2-二苯乙烷的合成讨论 | 第25-28页 |
| (1) 傅-克烷基化反应 | 第26页 |
| (2) 苄基氯反应 | 第26-27页 |
| (3) 苯偶姻还原反应 | 第27页 |
| (4) 苯与环氧乙烷的烷基化反应 | 第27-28页 |
| (5) 武兹偶联反应 | 第28页 |
| (6) 格氏偶联反应 | 第28页 |
| ·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讨论 | 第28-31页 |
| ·过量溴法制备十溴二苯乙烷 | 第29页 |
| ·溶剂法制备十溴二苯乙烷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十溴二苯乙烷合成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31-34页 |
| ·1,2—二苯乙烷的合成反应机理 | 第31-32页 |
| ·十溴二苯乙烷的合成反应机理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合成实验操作部分 | 第34-45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 ·实验原料 | 第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 ·1,2—二苯乙烷的合成 | 第35-38页 |
| ·反应方程式 | 第35页 |
| ·简要操作步骤 | 第35页 |
| ·实验记录 | 第35-36页 |
| ·结构表征 | 第36-38页 |
| ·十溴二苯乙烷的过量溴法合成 | 第38-41页 |
| ·反应方程式 | 第38页 |
| ·简要操作步骤 | 第38页 |
| ·实验记录 | 第38-39页 |
| ·结构表征 | 第39-41页 |
| ·十溴二苯乙烷的二氯乙烷溶剂法合成 | 第41-45页 |
| ·反应方程式 | 第41页 |
| ·简要操作步骤 | 第41-42页 |
| ·实验记录 | 第42页 |
| ·结构表征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合成工艺实验设计与结果讨论 | 第45-55页 |
| ·1,2—二苯乙烷的制备条 | 第45-49页 |
| ·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改变催化剂成分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第46页 |
|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合成1,2—二苯乙烷的正交实验 | 第47-49页 |
| ·十溴二苯乙烷过量溴法制备条件 | 第49-53页 |
| ·催化剂无水AICI_3的用量对产品产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溴与1,2—二苯乙烷的物质的量比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 第50页 |
| ·反应时间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 ·反应温度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 第51页 |
| ·合成十溴二苯乙烷的正交实验 | 第51-53页 |
| ·二氯乙烷溶剂法合成十溴二苯乙烷的制备条件 | 第53-55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53-54页 |
| ·正交实验结果讨论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十溴二苯乙烷的应用研究 | 第55-63页 |
| ·应用领域 | 第55页 |
| ·应用研究情况 | 第55-63页 |
| ·国内相关应用研究 | 第55-57页 |
| ·国外相关研究比较 | 第57-63页 |
| 第七章 三废处理预案 | 第63-65页 |
| ·反应过量溴的再利用 | 第63页 |
| ·废气的处理 | 第63-64页 |
| ·废物的处理 | 第64-65页 |
| 第八章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资料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