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新型V-Ti-Ni-Zr基双相贮氢电极合金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Ni/MH电池的发展历程第12-14页
   ·Ni/MH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6页
   ·贮氢电极合金的分类和研究概况第16-20页
     ·AB_5型混合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第16-17页
     ·AB_2型Laves相贮氢电极合金第17-18页
     ·AB/A_2B型贮氢电极合金第18-19页
     ·V-Ti-Ni系双相贮氢电极合金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V-Ti-Ni基双相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进展第20-32页
   ·V-Ti-Ni基双相贮氢电极合金的结构特征第20-24页
   ·V-Ti-Ni基双相贮氢电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24-30页
     ·以TiNi基相为第二相的V-Ti-Ni基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24-27页
     ·以Laves相为第二相的V-Ti-Ni基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27-30页
   ·V-Ti-Ni基双相贮氢电极合金的表面改性处理第30-31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31-32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32-38页
   ·合金成分设计及样品制备第32页
     ·合金成分设计第32页
     ·合金样品制备第32页
   ·合金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2-35页
     ·合金电极制备第32-33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装置第33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33-35页
   ·仪器分析第35-38页
     ·XRD分析第35-36页
     ·SEM/EDS分析第36页
     ·AES分析第36-37页
     ·XPS分析第37页
     ·ICP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V_(2.1)TiNi_(0.4)Zr_x(x=0~0.08)贮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第38-51页
   ·合金的相结构第38-40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40-43页
     ·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第40-42页
     ·循环稳定性第42-43页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43-49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43-45页
     ·交换电流密度和电化学反应阻抗第45-48页
     ·极限电流密度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V_(2.1)TiNi_(0.4)Zr_(0.06)贮氢电极合金的循环容量衰退机制第51-65页
   ·V_(2.1)TiNi_(0.4)Zr_(0.06)合金的循环容量衰退规律第51-52页
   ·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合金的微观结构变化第52-58页
     ·相结构第52-54页
     ·显微组织结构第54-58页
   ·合金表面腐蚀产物的特征第58-61页
     ·AES分析第58-59页
     ·XPS分析第59-61页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第61-62页
   ·V_(2.1)TiNi_(0.4)Zr_(0.06)合金的循环容量衰退机制分析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六章 不同添加元素对V_(2.1)TiNi_(0.4)Zr_(0.06)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5-85页
   ·V_(2.1)TiNi_(0.4)Zr_(0.06)M_(0.152)(M=Co,Cr,Cu)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第65-75页
     ·V_(2.1)TiNi_(0.4)Zr_(0.06)M_(0.152)(M=Co,Cr,Cu)合金的相结构第65-67页
     ·V_(2.1)TiNi_(0.4)Zr_(0.06)M_(0.152)(M=Co,Cr,Cu)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67-70页
     ·V_(2.1)TiNi_(0.4)Zr_(0.06)M_(0.152)(M=Co,Cr,Cu)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70-75页
   ·V_(2.1)TiNi_(0.4)Zr_(0.06)M_(0.037)(M=Ta,Nb)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第75-85页
     ·V_(2.1)TiNi_(0.4)Zr_(0.06)M_(0.037)(M=Ta,Nb)合金的相结构第75-77页
     ·V_(2.1)TiNi_(0.4)Zr_(0.06)M_(0.037)(M=Ta,Nb)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77-79页
     ·V_(2.1)TiNi_(0.4)Zr_(0.06)M_(0.037)(M=Ta,Nb)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79-8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9页
   ·V_(2.1)TiNi_(0.4)Zr_x(x=0~0.08)合金的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第85-86页
   ·V_(2.1)TiNi_(0.4)Zr_(0.06)合金的循环容量衰退机制第86-87页
   ·不同添加元素对 V_(2.1)TiNi_(0.4)Zr_(0.06)合金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87页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与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掺杂、合金化和碳包覆优化
下一篇:邻苯基苯酚合成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