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导论 | 第16-31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6-1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18-28页 |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总体研究 | 第18-19页 |
·贸易统计差异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19-22页 |
·原产地原则的不健全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2-23页 |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3-24页 |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4-25页 |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5-26页 |
·国际产业结构转移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6-27页 |
·中美两国内部结构失衡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 第27-28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9-31页 |
·创新之处 | 第29页 |
·不足之处 | 第29-31页 |
2 贸易失衡相关理论综述 | 第31-41页 |
·贸易失衡的定义 | 第31-32页 |
·重商主义理论 | 第32-33页 |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 | 第33-34页 |
·相对成本优势理论 | 第34页 |
·相互需求理论 | 第34-35页 |
·要素禀赋理论 | 第35页 |
·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 | 第35-37页 |
·弹性分析法 | 第37-38页 |
·吸收分析法 | 第38-39页 |
·货币分析法 | 第39-41页 |
3 中美贸易的发展及失衡状况分析 | 第41-65页 |
·中美贸易的发展及贸易依存度分析 | 第41-43页 |
·中美贸易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 第41-42页 |
·中美贸易依存度的分析 | 第42-43页 |
·中美贸易失衡状况分析 | 第43-50页 |
·中美贸易失衡的总量情况 | 第43-44页 |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失衡的商品结构 | 第44-48页 |
·中美贸易失衡的变化过程 | 第48-49页 |
·中美贸易失衡的特征 | 第49-50页 |
·关于中美贸易失衡的真实规模 | 第50-65页 |
·对中美双边贸易数据用离岸价进行修正 | 第50-51页 |
·调整香港转口因素后的失衡额 | 第51-54页 |
·考虑服务贸易后的失衡额 | 第54-62页 |
·剔除外商直接投资的中美贸易失衡额 | 第62-65页 |
4 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 第65-95页 |
·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65-68页 |
·国际产业结构的三次转移 | 第65-66页 |
·国际产业结构转移所引起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66-68页 |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68-79页 |
·欧盟大型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 | 第69页 |
·东亚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顺差 | 第69-71页 |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造成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71-79页 |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实行出口管制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79-86页 |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五个阶段 | 第79-80页 |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原因分析 | 第80-81页 |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的错位问题 | 第81-86页 |
·美国储蓄、投资失衡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86-88页 |
·中国内部结构失衡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88-89页 |
·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89-91页 |
·中美贸易的强互补性所导致的中美贸易失衡 | 第91-95页 |
5 中美贸易失衡对两国及双边贸易的影响 | 第95-114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的正负效应分析 | 第95-99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的正效应分析 | 第95-98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的负效应分析 | 第98-99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正负效应分析 | 第99-103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正效应分析 | 第99-100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中国的负效应分析 | 第100-103页 |
·中美贸易失衡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 第103-114页 |
·中美反倾销贸易摩擦 | 第103-107页 |
·中美反补贴贸易摩擦 | 第107-108页 |
·中美保障措施的贸易摩擦 | 第108-110页 |
·中美"337条款"的贸易摩擦 | 第110-114页 |
6 中美贸易失衡发展趋势分析 | 第114-126页 |
·中美贸易失衡扩大的因素分析 | 第114-118页 |
·加工贸易和香港转口贸易的因素 | 第114-115页 |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因素 | 第115-116页 |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实行出口管制 | 第116页 |
·亚太地区产业结构转移的因素 | 第116-117页 |
·美国经济自身的因素导致美国需要大量的进口 | 第117页 |
·中美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因素 | 第117-118页 |
·中美贸易失衡缩小的因素分析 | 第118-123页 |
·美国经济的下滑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有所放缓 | 第118-119页 |
·美元走势疲软 | 第119-120页 |
·服务贸易因素 | 第120-121页 |
·中美出口产品的收入弹性因素 | 第121-122页 |
·中美两国政府采取的政策因素 | 第122-123页 |
·中美贸易失衡发展趋势预测 | 第123-126页 |
7 应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 | 第126-143页 |
·中国应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对策 | 第126-140页 |
·完善统计制度和规则 | 第126-127页 |
·不断扩大内需 | 第127-129页 |
·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 第129-130页 |
·尽快实现加工贸易的深化升级 | 第130-132页 |
·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 第132-133页 |
·增加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 第133-134页 |
·谨慎对待采取人民币升值的策略 | 第134-136页 |
·充分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 | 第136页 |
·继续扩大从美国进口产品 | 第136-138页 |
·针对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应采取的对策 | 第138-140页 |
·中美双方共同采取的战略 | 第140-143页 |
·加强高层官员的联系及战略对话 | 第140-141页 |
·未来成立中美自由贸易区 | 第141-143页 |
结论 | 第143-14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后记 | 第153-154页 |